图为:太重五机架连轧完成组装
智库话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前10个月,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801.96亿元,增长5.0%,增速比前三季度(3.2%)加快1.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52亿元,下降63.4%;第二产业投资100.17亿元,下降22.7%;第三产业投资695.27亿元,增长15.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04.00亿元,下降24.8%。
前10个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21亿元,占太原市投资的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22.3%)提高2.7个百分点;增长17.8%,增速比前三季度(17.0%)加快0.8个百分点。1-10月份的太原市地产投资规模404亿,预计全年也就是500亿上下,退回至2014年的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5.34%。
智库专家:
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主任 范富教授
上集回顾:《网络智库:打好太原装备制造业翻身仗之一 底子好 根基深》
打好装备制造业翻身仗,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凝聚起振兴太原装备制造业的宏大力量
从宏观层面看,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牢固树立系统优化与结合集成理念,善于把握世界装备制造产业变革的总体趋势,抓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一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做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军工产业的优势,更多地掌握军民融合话语权。要下大力气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的产业联动发展要求,切实解决“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等问题,实现“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
要依托山西铸造、锻造、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的底蕴和优势,把太原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科研机构、生产企业进一步组织起来,努力造就一大批能驾驭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新型高科技人才。要跳出突击式、应急式、走一步看一步等发展方式,避免短期行为,不断加强人才、技术、市场、管理、资本运营、增量扩张等因素的积累,踏踏实实地朝着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切忌脱离现实,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图为:西山煤电采煤综合设备
从中观层面看,打好太原装备制造业的翻身仗,要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各项政策,正确处理好“老饭碗”和“新饭碗”的关系,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擦亮转型综改这一“金字招牌”,重塑太原发展新优势。推动南部创新发展,谋新篇、开新局,使其成为体制新、素质高、可持续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北部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总的讲,就是要在南部支起新锅灶,做出新饭来,在北部改造老锅灶,也要做出新饭来,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让太原成为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合成加工基地。为此,要推进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驱动创新化、人才配套化“四化”建设,形成振兴太原装备制造业的要素支撑体系。
要以产品的高端化为引领,促进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着力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大企业不强、缺乏配套的专特精的小企业等问题;要以产业集群化为依托,解决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偏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行业特色、缺乏整体优势等问题,切实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型配套企业相调发展的产业集群;要以驱动创新化为方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研发投入,以贴息、投资补助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核心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对成功开发重大产品和成功引进外部大企业、大项目的有功人员及单位给予重奖,改变“研发不如引进”的局面,建立以制造业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国际制造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为引导,中介服务为纽带,以创业人才、创新资金、专利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创新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要以人才配套化为主导,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装备制造产业的振兴提供强可靠人力资源保障,解决长期以来我是装备制造企业人才缺失严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短缺,一线经济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和培养优惠政策,激励留住人才,吸纳集聚人才,突出抓好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江铃重汽“威龙”重卡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式下线
从微观层面看,打好装备制造业的翻身仗,应加大工作力度,解决振兴太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切实转变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实施装备制造企业由单一的制造型企业向集研发、制造、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经营集团的转变;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装备产品绿色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支持规上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完善产业功能配套,如会展中心、招投标中心、新产品发布(推介)中心、研发中心、认证中心和检测中心,加强生活服务设施和物流(交通)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培育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集聚。要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几个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制造集中区和产业集群区;要组建国际一流的产学研联盟,为龙头的企业存在的产业技术瓶颈、市场开拓瓶颈、人才引进培养瓶颈等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产业振兴方案。
打好装备制造业翻身仗,要紧跟时代节拍,瞄准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目标,善于抓住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和风险点,用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要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认真谋划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认真谋划一批对转型发展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项目;要紧跟时代节拍,善于抓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和风险点,用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切实增强谋划发展的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操作性,做到对策建议项目化、方案化、任务化、举措化;要利用干部大调研的宝贵机遇,在集思广益、汇聚民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金钥匙”、拿出“金点子”,形成一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要密切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及时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和重大制度安排,争取更多更大支持;要大力发展民营装备制造产业,新兴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太原装备制造产业崛起的新兴力量,也是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活力源,必须加大对他们在市场准入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