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发展乡村车间 需要把好三道关
2018-02-26 09:01:42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也提到“强化特色产业扶贫与深度贫困人口增收有机结合,建立有效化解因病致贫返贫和支出型贫困的长效机制”。

山西省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发生率较高,按期脱贫的任务重。在农村调研中发现,在政府、各个扶贫单位的帮扶下,按指标要求脱贫可能容易一些,但要建立起长期的脱贫机制,难度较大,需要有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支撑,也就是要建立起产业脱贫的长效机制。

智库专家:

山西财经大学 白凤峥教授

山西地处中部,整个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总量和效率都不高,而且带来一系列环境破坏的负面效应。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临产业转型发展的严峻压力。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

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农村是否有机会,这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如果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生产环节能够转移到农村,可能会给农村和农民带来发展的机会,有助于脱贫致富。

近期在吕梁调研中,看到这样的案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扶贫对口县是吕梁市的中阳县。北航利用校友资源,在中阳县建立了产业创业园,设立了生产电子元件的一个基地,其中有一个零件(环形零件绕铜线),生产工艺要求手工操作,质量控制容易,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该企业在中阳扶贫的做法是,将这一零件生产点设到农户家中,农户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零件生产,既不耽误农业生产,也不影响家务活,每月还新增稳定收入。零件每完成一件,支付的费用是0.27元(企业支付0.17元,北航补助0.1元),主要的生产工具就是小的零件夹和一根类似钩针的工具,由企业基于配置。仅此一项零件生产活动,每个劳动力一个月大约能够收入900-1000元,年收入在万元左右。

目前企业在中阳县的阳坡村发展了200多农户参与该零件的生产,其中有贫困户近50余户,一些人还是残疾人。调查中,农民很感谢政府和企业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增收途径。北航校友企业计划在生产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交城县的调研中,也有企业在谋划将类似的生产工序转移到农村。

这样的做法,企业和农户双方共赢。企业省去了建设厂房、员工宿舍等费用支出,农民不需要外出打工,也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实践表明,山西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立产业园区吸纳转移产业,其实有些机会应该留给农村和农民。

北航校友企业的做法,启示意义在于:

第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些生产环节是可以放到农村

东部产业转移,对山西而言,不仅仅是建立工业园区吸引投资商。还可以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在农村建立一些生产点(可称为乡村车间,在国内有些省称为“就业扶贫车间”),从事某些工业零部件的生产,一方面降低工业生产中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现有大量的闲置土地、房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创办或领办“乡村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某一生产环节(如服装、电子、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促进企业和乡村(尤其是贫困村)无缝对接,吸纳农村就业困难者、贫困人口进乡村车间务工,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从而摆脱贫困,最终达到“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的目的,实现“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的目标。

第二,乡村振兴,需要植入“产业+农民”、 “产业+农村”的理念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包含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复兴、乡村人口优化、乡村生态保护等方面,其中产业发展是基础。乡村产业发展,不仅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而且应将非农产业引入农村,实现多产业在农村的集聚。

由此也想到,山西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旅游业,也应该建立开放型的产业体系。景区开发建设中,要给农村、农民更多机会。例如一些大众化的餐饮、住宿、停车场等,应该由农村和农民来参与承接,这样景区的运营成本比较低。因为山西旅游具有季节性,景区自身建设大量的餐饮、住宿以及停船场,利用率低。如果由农民来做,自用和接待兼顾,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也节约大量土地。当然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管理和引导。

山西许多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在贫困地区。山西省大力推进黄河、长城、太行山三大板块的旅游业发展,绕不过贫困地区。三大板块的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不能像传统的做法,把景区内的农民都迁移出去,或者对周边村民的日常活动进行限制上。如果周边村民不能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一定会存在一些乱象,诸如农民带领游客走小路逃费,农民围堵进入景区的车辆等等。

第三,健全管理,强化培训

乡村车间是精准扶贫的新产物,它的出现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己劳动脱贫,脱贫的比较有尊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乡村车间发展,需要把好三道关

一、对兴办乡村车间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其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引进一个,成熟一个。所有新建、改建、认定的乡村车间要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国家环保要求,防止出现安全生产和环保不达标的乡村车间,发生劳民伤财的现象。要高起点谋划乡村车间监管,对乡村车间进行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积极推进县级乡村车间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乡村车间信息全面公开、运行动态监管。

二、确保用工规范,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强乡村车间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引导通过村委会(或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乡村车间的生产活动,通过村委会(或合作社)与企业签订承揽合同和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提供劳动后能够得到合理的报酬。在这一环节,县乡政府应扮演重要的监管责任,避免出现“坑农、伤农”事件,引发群体性社会矛盾。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管理。虽然乡村车间从事的生产活动属于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但毕竟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范畴,产品质量有标准,要求农民按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中管理,树立起精细化操作的理念,适应工业文明的要求。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而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确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乡村产业从内部发育成长,从外部扶助支持,共谋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