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关于孩子 有些教育观念须改变
2016-05-30 06:55:38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随着“六一”的临近,越来越多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新闻陆续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校园安全问题、学生减负话题、新型教育理念等都反映出当前社会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视。家长的期望、社会的竞争、时代的要求让当前的孩子幸福并“痛苦”着。本期网络智库就邀请了语文报社主编 李爱东、太原回民小学校长 张宝莹和几位学生家长来共同畅谈儿童教育理念问题,如何让孩子们学业有成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必须要重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进入我国并不算迟,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

——语文报社主编 李爱东

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必须要重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目前,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引发了新一轮的传播革命。诞生于这个时代的“00后”儿童从小就处于高度的媒介化生存之中,成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通过新媒介学习、娱乐、交往和表达,新媒介也影响和塑造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1%,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网民群体中,10岁以下孩子占比为2.7%,约1800万人, 10-19岁群体占比为21.4%,约1.43亿人。其中10岁以下网民较2014年增加267万人,网络使用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

面对这一新形势,如何从小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政府、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对于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以美国的Lee Elementary School为例,其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全球化网络时代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应将培养儿童具备开放的视野,合作共享的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为重任,让儿童“会选择、会判断、会思考、会决策、会交流,会创造”,成为当今网络社会“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造”的一代新人。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并不算迟,但一直局限在部分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和部分发达地区的实验校区中,并没有真正进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媒介素养教育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

一是国家应该站在提升国民素质和民族竞争力的高度看待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和完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成立和扶持专业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机构。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师资培训、课程设计中适当考虑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尽早让媒介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学校在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同时,应鼓励教师采取多元灵活的方式对在校学生就行媒介素养教育。

三是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和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学校和家庭大量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最新方法和成功范例供大家学校和使用。同时作为公知机构,特别是新媒体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在媒介的生产制造环节,加强信息的把关,拒绝暴力、低俗、色情的信息流入,同时联合学术科研机构共同创新节目模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青少年儿童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及媒介素养提升的媒介环境。

四是家庭成员要在协作中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堂,家长则为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健康状况”与家庭的环境和家人的“滋养”密不可分。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的成员应自觉担负起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做到以身垂范,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媒介产品,为自己的孩子在媒介的使用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主动给他们设置兴趣点,不要让孩子的闲暇生活被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电子保姆”所充斥。再次,父母不应只采取简单的保护主义,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强行要求孩子远离媒介环境,而应采取“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素养教育手段,和孩子一起学着去感受媒介、使用媒介、利用媒介,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

解决校园安全及霸凌问题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好事,但别让这样的“好事”成为孩子的负担。

——回民小学校长 张宝莹

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是有客观原因的。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孩转,这种畸形的家庭氛围就会导致一部分孩子从小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经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步入校园以后,人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候矛盾就会产生,学校中的任何事情都会是随这些小孩的意愿。都想让别人服从自己,而自己不愿意服从别人。当孩子的主管意愿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需要学校的及时介入。如何让这些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解决校园安全及霸凌问题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一是要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重视这个问题,在自身岗位上及时发现问题、制止问题,帮助孩子们分析问题;二是正确引导孩子们与他人相处,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的是:高年级学生礼让低年级学生,男生礼让女生,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师长。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经过长期的熏陶,这些行为规范会内化为孩子们的行为自觉。从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大多是处于叛逆期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往往容易步入歧途,因此心理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以及相关的法律课程:聘请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来帮助孩子们及时走出心理误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以一些典型的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进行剖析,以示警醒。但是仅靠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怕是不够的,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许多暴力事件的发生都是在校园以外发生的,首先家长要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动向,有些思想波动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及时介入。特别是当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引导,避免让孩子走向极端。同时,舆论走向应该避免偏激,应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耐心及宽容,引导孩子走向正途。

减负问题由来已久,尽管从学校方面已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课程调整,尽可能给予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是客观地讲,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依旧沉重,其主要根源在于家长而非学校,当前的义务教育是提供均等化教育,个别家长会认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满足自己对于孩子的期望,而为孩子报了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和培训机构,希望孩子全面发展,这折射出当下家长们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家长在为孩子报名时,最好询问孩子的主观意愿,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好事,但别让这样的“好事”成为孩子的负担。

对此话题,记者也找到几位家长现身说法。

黄河社区网友刘女士:没有一个孩子真正的接受和喜欢课外辅导班,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必须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不能让孩子落后。刘女士家的女儿现在读小学一年级。刘女士给孩子在周日报的英语辅导班。刘女士说,她原来也没有想过给孩子报一些课外辅导班,想让孩子快乐轻松的成长,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时间,她发现孩子同班同学都会报一些,而且她感到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和别的孩子有了差距。从众和比较心理促使她给孩子选择了辅导班,刘女士表示等下学期她还会给孩子考虑音乐、美术、作文等辅导班。当问及孩子是否喜欢这些辅导班的同时,刘女士表示,没有一个孩子真正的接受和喜欢课外辅导班,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必须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不能让孩子落后。

黄河社区网友杨先生: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上辅导课的。杨先生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上英语、数学、美术和古筝的辅导班。最开始是孩子提出来的,孩子说跟前的小伙伴星期天的时候都会去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没人陪她玩了。杨先生就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五年坚持下来孩子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厌烦的情绪,虽然每个星期天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但这是社会趋势,别人的孩子学,我家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还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全面发展。说不定学个才艺将来能成为孩子的一门特长,以此在社会上立足。

     智库建议: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行为方式、做人做事都会在少年时期初见端倪。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乎着每一个国家的未来。值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山西黄河新闻网 山西发展(网络)智库祝全省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希望所有的孩子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学业有成、梦想成真,在纷杂的社会中做最棒的自己,在最美的年华留下欢声笑语。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