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以名师带高徒 做三晋好工匠
2016-04-25 07:05:14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工匠,有手艺专长的人。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就是工匠。《逸周书》中周文王教育太子发:“凡土地之间者,胜任裁之,并为民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

师徒制本是一个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几百年来为各行各业所广泛运用。近年来,由于培训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更新,很多企业逐渐摒弃了学徒制。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培训新人的方式也在变。但无论怎样变,能够有效传承企业精髓的不能变。否则,越变越缺少个性,越变越走样,其结果是失去了真正该传承的东西。

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工业4.0的新要求,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师徒制的作用,如何培育好工匠来传承工匠精神。本期网络智库邀请了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郭志亮、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樊志勤、太重煤机液压分厂数控车工组组长洛亮亮来现身说法,畅谈如何以名师带高徒,做三晋好工匠。

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山西发展(网络)智库谨以此文向三晋大地上所有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祝福!

倡导工匠精神,还需要全社会一同努力。首先是要提高工人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人才通道,使工人有出路,有希望。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委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郭志亮

重拾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来讲有以下三层意义:

1. 传承企业精神。企业经过历代人的奋斗所形成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2. 传承工匠技艺。许多老工匠所流传下来的技艺、窍门也要传承。

3. 提升产品品质。让每一个员工对于产品质量都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还是工匠。

这些年来太重煤机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发现好工匠和培养好工匠。一改过去招徒弟的模式现在全面从高职技校招人,厂里设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让这些从院校出来的新人尽快把理论基础转化为实践能力,配套相应的考核机制。同时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通过评职业技能资格促进大家提高技能。从2007年起积极展开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几年来共有748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63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151人职工取得技师资格,184人取得了高级工资格。这一活动的开展为技术工人开通了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路径的,以技能成长为主的职业成长通道。定期举办技能比武大赛来发现好工匠,对于取得好名次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培养好工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不愿意来当工人,认为工人没地位、没面子、没出路,在工作中也踏不下心。所以倡导工匠精神,还需要全社会一同努力。首先是要提高工人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人才通道,使工人有出路,有希望。其次,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把提高工人技能当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最后是做好稳定工作。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许多工人面临内退、轮岗、轮休等挑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稳定工人的情绪。抓紧时间把老工匠的精神、手艺传承下来。

“工匠精神”首先应该是敬业,其次是创新、最后是认真。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樊志勤

李克强总理这次提出的“工匠精神”对于我们传统制造业意义深远。“工匠精神”首先应该是敬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创新。立足于自身岗位不断提高技艺,不仅要埋头骨干还要有新点子、新想法。最后是认真。要对工作、工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对产品负责。

当前国内普遍缺乏“工匠精神”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使大家认为只要来钱快就能干,光注重产品的数量,忽视对质量的管控,全社会浮躁,静不下心搞研发,静不下心做工匠。二是企业对于“工匠精神”不够重视。国外的企业会定期的举行一些职业技术比赛,比赛的过程中会邀请选手的家人、附近的学生现场观摩。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的工匠意识,让孩子们意识到我喜欢车工、喜欢钳工等,同时也让年轻人明白做职业技术工人也是一个不错的择业方向。企业会把自己的员工从工厂送到学校再教育。让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三是年轻人对于职业技师、职业工匠不够重视。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缺乏对于工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我认为重拾“工匠精神”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事业干,相信自己的付出,对工作要细致、精致。二是要不断的提高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多与一些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三是要谋求创新。不能满足于日常的工作,要多想、多实验、要钻研,把产品做到极致。

要想培育好工匠,还是应该在培育上下功夫。把技术评定融合到工人工资里,让大家有经济动力来提升技艺。

    ——太重煤机液压分厂数控车工组组长洛亮亮

就山西省内的情况而言,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工人的待遇普遍很低,再加上近两年制造业不景气,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当工匠。听厂里老职工讲,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一个七级工的待遇和厂领导一样,而现在一个月平均也就是三四千,许多职工就感觉没前途。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想的挣大钱、挣快钱,而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这其中的苦当下的年轻人就吃不了。

要想培育好工匠,还是应该在培育上下功夫。把技术评定融合到工人工资里,让大家有经济动力来提升技艺。要鼓励一些老同志、老师傅发挥好帮传带精神,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设立双向考核机制和物质奖励制度。全社会要唤起对于技术工人的重视,因为只有好工匠大量涌现,中国制造才会越来越好。

智库建议:

一、要发挥好师徒之间帮、传、带的核心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好工匠往往都是一些老师傅,把这些好工匠的经验、方法、技艺传承下来是建立完善工匠培养机制的起点。

二、职工技能培训,政府保障工作要做好。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企业可能会没有资金的支持来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组织轮岗、轮休职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来保证技能不断、人才不断,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型工匠。

三、职业技术教育要转变观念。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当代制造业、服务业工匠培育的核心,其教育理念、方式影响深远。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注入工匠思想,提升人才的竞争力。可以试点建立厂校一体化办学、拓宽培育年限。在实操中发现不足,把工匠培育推向纵深化。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