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一片热议,令人颇感振奋和欣慰。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重新呼唤“工匠精神”,这个词儿在中国和世界也渐成高频词。美国作家写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在2014年底出版了中译本。该书作者亚力克·福奇认为,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日本媒体人根岸康雄所著的《精益制造028:工匠精神》一书,也于2015年7月在国内出版发行。该书作者深入采访了日本12家规模虽小、却拥有世界顶级技术的小企业,如生产世界最细无痛注射针头和永不松动螺帽的小厂,告诉我们日本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国内作者付守永撰写的《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一书于2013年出版后,去年又发行了第二版。当然,此次从国务院总理口中说出“工匠精神”,无疑具有极其强大的号召力。
如今提起“工匠精神”,一些人言必称德国、日本,殊不知中国更是工匠精神的老祖宗。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精巧,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延用至今;鲁班更可说是工匠的祖师爷;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工匠精神传承了几千年,其榫卯结构的精妙举世赞叹。不过到了当代,在追赶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工匠精神慢慢失落了,低成本粗制滥造的产品变多了。
当然,现代化大企业员工和小作坊手艺人有着很大区别,但其精神古今相通。工匠精神之于现代化企业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媒体文章已经做了不少。这里笔者只想提一下人们似乎忽视了的一个角度,即“工匠精神”对于环境保护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巨大价值。
据说当初亚力克·福奇之所以萌发写这本书的念头,竟是缘于一部被他不小心坐坏了的手机。他拿着坏手机去门市修理,被告知只能花450美元换个新的,即使能修公司也不让工作人员给修。他不甘心,上网搜索手机的制作工艺图,买了工具和配件,只用10分钟就修好了。作者感慨道:“那些大制造商更希望我们直接把旧手机扔掉,用更炫更新的取而代之——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同样,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由于制作不精良、没用多久就要更换的物品,甚至连至少应该比人更长命的住房,也有相当多30年左右就被拆毁重建……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期待“工匠精神”的回归,能让中国人重拾“物尽其用”的朴素理念,也让我们的企业尊崇“尽用其物”的自然道德,减少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