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观察>
中国“智造”需要工匠精神
2016-03-21 08:42:19    来源:中国文明网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笔者以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是一种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的企业精神,也是一种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更是一种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进取精神。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在庄子记载的《庖丁解牛》故事当中,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通过这些文字的描述,一位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大厨跃然于纸上。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即时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只要我们反复实践掌握其客观规律,就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春秋时代,百工之祖公输般当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鲁班一样的大国工匠,才让我们丝绸、瓷器、茶叶等享誉天下,才有像秦始皇陵、万里长城等这些宏伟壮观的大国工程。

中国产品不缺工匠精神。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皮鞋、服饰、丝袜等生活用品市场,被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低端产品所占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当代中国不存在拥有工匠精神的产品。笔者相信,我们生产的很多出口产品,必定融入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并没有被中国企业抛弃。近1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升级,我们发现原来国外有这么多的优质产品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才会感叹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没有了工匠精神。其实不然,国外一些产品如日本马桶盖、苹果手机等,它的原产地或是组装地就在中国;国内照样有一些好的企业如华为、海尔等,它们的产品照样畅销国内外。这些企业没有放弃流淌在国人血脉当中的“鲁班精神”,他们的产品同样被注入工匠精神。试想,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人的精益求精,这些产品如何能够占据国内外市场?

中国智造呼唤工匠精神。智能制造时代,人的很多工作将被机器所取代,像过去一个人守着一台设备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即使这样,笔者认为“人”的作用依然不能被机器所代替,想要制造好的产品依然需要优秀的工匠,从长远来看优秀的“工匠”更会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所说的:“实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传统制造变成了现代化‘智造’,但它的整个工艺还是要靠人去设计,还得培养高端的设计人员,还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什么德国产品口碑好,因为他们在生产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愿放过。‘工匠精神’加上智能的制造业,我们的产品才能够升级换代,才会有前途。”

大爱无我,终成大我;利他之心,终成大器。在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 努力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早日促成“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