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脱贫攻坚需要社会保障兜底
2016-02-29 07:37:09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5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本期网络智库,我们邀请了山西省扶贫办郭晋萍副站长、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所郭玉兰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元洁副院长就如何织好社会保障这张保护网,谈谈兜底扶贫之策。

山西省目前有232万贫困人口,将通过五个步骤实现脱贫: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多措并举保障他们脱贫。

——山西省扶贫办科技教育扶贫工作站 副站长  郭晋萍

中国目前现存的7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不同方式脱贫,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约3000万人将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一些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批人大体有1000万。三是转移就业一批,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通过培训,为他们找到工作岗位,可以解决100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近2000万人,包括农村的五保户、失能人群等,需要用社会保障的办法兜底管起这2000万人。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从而使得全国7000万人到2020年脱贫。

山西省目前232万贫困人口,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都还远未到位。现在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扶贫工作量化,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育方面的救助要全覆盖。教育扶贫,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救助已全覆盖了中技,中职,高职,大学。高中及以下扶贫由教育部门救助。医疗救助,社保救助,将大幅提高标准,并持续实施,即使2020年之后。23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着重从产业扶持、资本扶持、技能扶持入手,帮助115万左右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需要易地搬迁的45.2万贫困人口,切实做到应搬尽搬稳定脱贫。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支持3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50万左右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多措并举保障他们脱贫。

山西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社会保障制度是开展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推动力量。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元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省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按照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3+1”的精准扶贫工作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目前全省还有232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实现整体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社会保障制度是开展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我省农村,要打赢扶贫攻坚这一仗,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首先应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这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医疗保障权益的重要举措,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其次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逐步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 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最后,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更科学、更便利、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的兜底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意义重大。

——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所郭玉兰教授

精准扶贫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就社会保障这一块来说,我们应当对以下几点有充分的认识:一是更科学、更便利、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的兜底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意义重大。二是精准扶贫必须做到“精准保障”。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工作做了很多,但我们需要认真地进行一下调查研究,看看哪些工作是“精准”的,因为只有精准了才真正有效。三是精准不精准,农民说了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看农民是哭还是笑。

   “精准保障”的关键,还是要解决“兜底”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哪些保障是关系到农民的最基本安全的。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通过大病保险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这本身是“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大病保险制度的探索,既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又包括把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实现‘兜底’,还包括织牢社会‘安全网’,让老百姓安心就业创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目前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开展大病保险,在各地推广试点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就业质量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大多属于脆弱就业群体和不稳定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问题仍然突出。此外,返乡创业的新农民又要承担创业面临的种种风险和压力,对于农村人口来说,“精准保障”还应当包括农民工的就业失业这方面的必要保障,包括农民创业这方面的风险保障等,这些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关键性环节比较复杂。

   从国家发展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尺,而且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两大支柱,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这是我们目前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能够帮助我们对冲经营和生活中的风险、增强安全感,激发社会创造创业动力,一举多得,特别是我们山西属于灾害频发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我们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较多,有了“精准保障”这个“精准扶贫”的助力器,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就会进展顺利一些。

   我们山西农村相对比较封闭保守,观念陈旧、认识是不到位的现象有可能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收入稳定就没必要再买什么保险了,买保险是白扔钱,是浪费,有些人特别是贫困人口觉得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保险太奢侈了,有些人认为给自己买保险是自私自利,给别人买保险不太实惠,有些人甚至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等等,这些认识不仅不到位而且有些是错误的,这些观念都需要更新。保险需要付出,但保险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经济收益,还可以带给我们无忧无虑的安心生活。观念需要引导,应当说有保险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性负责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后代、对国家和社会都负责,对社会保险持一种积极的客观的态度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有益的。

  智库建议:

   一是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在各地推广试点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开展大病保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是要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逐步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对于低保户的审核要严格把关,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大各级财政补助力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农民工的就业失业保障体系。鼓励返乡创业,出台农民工创业帮扶政策。

   五是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