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山西发展(网络)智库:“山西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2015-08-31 08:34:37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传统工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医药、食品等新兴制造业散发出耀眼的光辉,逐渐“跑赢”传统工业。6月30日,山西省政府连发《山西省新兴制造业2015年行动计划》以及《山西省新兴制造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两大计划,力推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食品、医药、轻工和纺织8个新兴制造业。按照计划,今年重点推进671个重大项目,投资1081亿元;三年总投资4100亿元,重点推进986个重大项目。对于以煤、焦、铁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山西来说,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已成为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本期“发展话题”,就围绕山西新兴制造业,推进“山西制造”,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了畅谈。

    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促转型升级已是箭在弦上!建议: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发挥国企主力作用,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适度降低和淘汰过剩产业;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优化人才发展机制,鼓励科技创新。

    ——财政部 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杂志社事业部主任 武志强

    回首山西近代工业,我们曾经从火柴到飞机整机均有生产制造的历史,在发展制造业方面拥有雄厚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肇始于1898年太原机器局,开启了山西工业制造的先河,在“造产救国”口号的号召下,为补物力不足,以实业国货兴邦,山西相继建成了纺织、化学、钢铁、煤炭、面粉、农粮、棉花、林业、畜牧等九大类、几十个品种现代工业群体。到1937年山西已经有了36家工业企业,成为当时全国与上海、武汉、沈阳并驾齐驱的工业发达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被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一方面是由于山西的资源禀赋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山西装备制造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条件。

一、山西制造业当前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山西工业经济遭受严重冲击,成为全国工业经济回落幅度最大的省份。

而与此同时,2014年山西省装备制造实现销售收入1583亿元,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山西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企业生产结构优化,高端领域的行业所占比重较高;二是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步入快车道,拉动作用明显。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中,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产值累计均大幅增长。此外,太重动车轮对总成国产化、江铃重型汽车、山西新能源汽车、阳煤煤层气设备等一批重大先进装备制造项目也已经成功完成布局。振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最有力抓手。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呈现较快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9.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全省煤层气产业增长15.6%。医药工业增长1.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1%,同比加快3.8个百分点。高铁车轮、车轴产量分别增长2.2倍和3倍。  

但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所占比重已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与一些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也属弱势,而且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持续:今年1月-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受市场需求影响,规模以上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全省规模以上1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焦炭、水泥等8种下降。值得关注的是,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6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利润总额18.2亿元,下降58%。

二、山西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传统工业格局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我省工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目前的工业制造业仍然存在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性和规模效应强的整机产品、系列产品和成套产品等一系列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弱等也是可能制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对此,笔者建议:

1.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发挥国企主力作用,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当前我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各级国有企业仍是我省制造业发展中坚力量。加快国企改革,整合资源、联合协作、规模经营、创造名牌,发挥国企传统优势,依托现有平台和基础,多方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省属国企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联合,重点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规模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资源深加工型、科技创新型产品。

2.优化产业结构,适度降低和淘汰过剩产业

大力发展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电子信息产品等个方面的优势产品,提高市场品牌和占有率。发挥山西省资源优势,引进消化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环保科技机械、铁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产业集群,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适度降低过剩产业发展,淘汰产能落后、危害环境、附加值低等劣势产业。

3.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

优化服务,降低门槛,着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拓宽和明确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机制;加大对社会投资的引导扶持力度,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常规信贷、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投资基金、股权债权融资等各种金融工具,促进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高新科技、交通能源、信息技术和新兴工业产品等领域的投资。

4.优化人才发展机制,鼓励科技创新

吸引国内一流产业技术人才加盟;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准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

山西军工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更优化的政策环境,创新军民结合平战统筹的经营模式。农副食品产业转业升级的重点在于提高产业化程度,建立健全贯穿城乡的、一体化农副食品产业链。 

——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软件所博士后、研究员 蒋平

对山西军工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传统军工生产制造企业与传统民用生产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的发展来推动和支撑。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同样覆盖军工生产制造企业,但是由于军工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转型升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需要一个开放鼓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环境。从政策环境方面,需要打破长期以来针对军工企业运营管理所形成的各种僵化约束,允许突破军用、民用之界限,把握平时战时相统筹,形成一个开放、鼓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环境。

第二,以生产服务能力资源化为抓手,创新军民结合平战统筹的经营模式。军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并形成军民结合、平战统筹的经营模式,同样也需要通过产业链深度整合的途径,但其整合程度要比民用企业产业链整合更深。其核心在于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针对生产服务单元整合形成生产服务能力资源。这种资源既可以支撑军品生产也可以释放到社会为民用服务,从而实现军民结合。而平战统筹主要体现在产品及其关键制造技术研发的统筹和产业链运营管理的柔性方面。

对山西农副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农副食品产业转业升级的重点在于提高产业化程度,建立健全贯穿城乡的、一体化农副食品产业链。通过该产业链的高速运行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设备装备、工业生活产品从城市输送到农村,同时将农村生产的农副食品输送到城市。

具体到山西省,还应当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山西农村地理环境和农业现代发展水平的实际因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全面形成现代农业的大规模经营生产,城市大规模市场经济与农村个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匹配的矛盾突出,并会持续存在。

借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的契机,山西煤机装备业也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煤炭市场疲态尽现,山西煤机制造行业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我认为破局之策就在于:进行股权融资;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研创新,细分市场龙头。 

——太矿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宁维泉

一、山西煤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们山西在2002年到2011年,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一个“黄金十年”,以此为契机,山西的煤机装备业也利用这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在:较完整的自主研发、制造体系已经成型;“三机一架”的制造成套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与煤矿相关的多个领域将进口产品挤出了中国市场;同时,还拥有了许多围绕煤机装备的设计、研发机构,形成了行业技术中心和众多省级、市级技术中心等等。从经营业绩上看,规模以上的企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从2011年后半年开始,煤炭市场已经露出了疲态,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悄然的发生变化。这种迹象在2012年后半年尤其明显:回款难度突然加大,应收账款悄然上升,流动资金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掩盖在煤炭市场黄金十年高额利润下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管理水平相对粗放、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似乎没有想的那么大……。我相信,煤机制造企业的CEO们都有这么一个矛盾:接订单吧,回款遥遥无期,得不停的垫支流动资金,简直就是无底洞;不接订单吧,后面有的是同行抢占市场,怎么办?

我们得首先反思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二、山西煤机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些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趋同,产业集中度低。众多企业各占一块市场,你也别抢我的,我也不去抢你的。在一个小圈子里活滋润就行了。等狼真的来了,全傻眼了。

2、科研力量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多依靠国外。举个例子:大型设备整机可以制造,但涉及到关键部件,大部分都是进口,这些进口件严重的削弱了企业的利润。

3、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没有充分利用省内现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为山西的煤机制造产业服务。我们省每年各个口上立项了众多的科研项目,我相信大伙心里都有数,真正做到成果转化,有收益的占比有多少?

三、破局之策

我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作为煤机制造这个行业来说,如何做才能在煤炭低迷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并且有一个好的发展?我觉的,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进行股权融资,破除流动资金紧张的良方

靠企业自筹资金、有限的股东们增资,银行贷款……,传统的筹资方式,在这场煤机行业的严冬中,似乎是杯水车薪。如何融资,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目前,我国多种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建立。除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外,新三板现在红的发紫,区域性的资本市场悄然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转变企业体制,进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要记住,在这个严冬中,我们首先得活下去。

2、开拓国际市场,破除国内市场低迷的良方

每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煤炭市场低迷,并不代表所有国家的煤炭市场都低迷。部分发展中国家,有着广阔的煤机销售市场。我们可以出去看看,考察考察,甚至可以成立国际业务部,招揽人才开拓国际市场,把我们剩余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去。可以尝试一下。

3、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做到细分市场龙头企业。

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收缩战线,集中有限的研发费用于一点,运用一切可以调动的科研力量进行创新,争取在细分市场上做到“我是老大”,甚至“我是唯一”。比如:我们太矿电气的定位:煤矿运输装备——煤矿辅助运输装备——煤矿有轨辅助运输装备——蓄电池驱动的煤矿有轨辅助运输装备。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制造业的提振和发展对经济的支撑极为重要,《三年推进计划》的出台为山西省“十三五”期间的制造业发展确立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库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山西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和淘汰过剩产业,压缩低端产业比重,提高高端产业比重

三、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山西制造”竞争力

[编辑:杨丽鹏]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