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参考>
安徽岳西黄尾镇:旅游扶贫脱穷帽
2015-06-22 18:53:31    来源:黄尾新闻

四月的岳西县黄尾村山花烂漫,绿树成荫,从六潜高速黄尾出口下车不到200米,黄尾村村民汪正志家门前停满了前来游玩的旅游车辆,依托着黄尾镇彩虹瀑布乡村旅游的发展,汪正志经营的农家乐生意异常红火,节假日的时候,每天接待游客多达上百人,全年收入近20万元,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而在几年前,汪正志靠着点茶叶难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迫于无奈,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困苦的日子让汪正志至今难忘。

黄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北部门户黄尾镇,全村面积19.55平方公里,1585人,2011年六潜高速通车并在黄尾设有出口。靠山吃山,黄尾村是岳西县传统林区,当地百姓收入多以林木为主,位置偏僻,收入来源单一,“贫困地区”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而与“贫困地区”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积聚了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高山、峡谷、江河、森林一应俱全,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进入新世纪以来,岳西县实施生态立县、生态优先战略,坚持最严格的的生态保护政策。黄尾的群众开始放下砍树的斧头,拿起种树的锄头,变“砍山卖树”为“护山卖景”,并成功开发国家4A级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靠山不砍树,旅游能致富”,在旅游扶贫措施的促进下,随着大别山彩虹瀑布声名鹊起,游人如织,黄尾村乡村旅游也日趋火爆,在黄尾还有很多农民和汪正志一样,依靠着旅游发展,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3年以来,黄尾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2014年,乡村旅游综合总收入超过4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直接带动周边农民500余人就业,累计近20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大量外出务工人口返乡创业,乡村旅游占农民收入比重上升到66%,乡村旅游扶贫已成为该村精准扶贫的主要形式,2014年黄尾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成为岳西县、乃至大别山片区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的缩影。

景区带动,农家乐旅游逐渐兴起

别山丽水,梦幻彩虹,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 2011年开始建设,2012年正式开放,2013年创建国家4A景区,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皖西南地区起步最迟、建设最快、发展最好的4A景区,被誉为“安徽山水旅游的黑马”。景区快速发展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商机,家住黄尾村长冲组的程谦明是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和扶贫互助社的成员之一,说起黄尾村的变化,程谦明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山区山多地少,以前老程在家养过猪、栽过桃、种过茶,几番折腾后自己亏了不少,一度成了贫困户。

2012年彩虹瀑布建起来以后,老程利用自家的房子挂起了招牌,开了间美香农家乐饭店,今年五一节假日,可忙坏了老程,一波波外地的游客到老程家,赏茶园,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仅三天节假日农家乐餐饮外加卖家里自己的茶叶,纯收入近万元,一年下来有十几万的纯收入。

老程说,当初开办农家乐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店面也不会装饰,刚开始老程还亏了不少,差点有想放弃的念头。之后通过扶贫互助社借到了5000元的扶贫互助资金,才解了燃眉之急。后来镇上组建了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多次进行培训,并免费为所有的经营户农家乐设置原木标示标牌和农家木栅栏,游客看着规范了,自己感觉也有了信心,生意自然开始好了起来。老程说,自己家农家乐生意还算一般,好的农家乐一年几十万的收入,如今,老程开始尝到了农家乐旅游给自己带来的甜头。

据当地“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会长蔡立明介绍,黄尾村农家乐在近两年来蓬勃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家组建起了“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并整合了原有的扶贫互助社和党支部,成立“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党支部和扶贫互助社,形成支部领导、协会主体、互助社扶持“三位一体”组织模式,农家乐协会负责培训经营户规范经营,制定经营标准,统一标示标牌;农家乐协会的会员和贫困户可以在扶贫互助社直接办理互助资金借款事宜。据扶贫互助社理事长蔡红霞统计,两年来累计借出互助资金110余万元,基本都用于农家乐发展和茶园果园建设,确实解决了不少贫困户资金上的短缺。

据悉,目前已建和在建“彩虹之约”农家乐近100家,其中,四星农家乐3家,三星农家乐4家,徽姑娘农家乐5家。初步形成了一条跨度约2公里穿越景区的“U”字形农家乐精品线路。“下一步,协会将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注册商标,并定期开展农家乐特色菜评选等交流活动,通过媒体多渠道宣传推广,推行农家乐上网,努力把协会品牌做到全国知名。”蔡会长信心满满的说。

多业联动,全民参与乡村旅游

依托区位优势和景区效应,黄尾村成为岳西县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之一。如今,在农家乐协会带动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发展乡村游,已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三月份的黄尾村长冲组100亩观光茶园游人如织,茶香四溢,前来观光采摘茶叶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蔡立斌的茶厂生意跟着也红火了起来,依托着100亩的茶园,蔡立斌在自家门前搭起了简易的厂房,开始制作茶叶,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亲身参与,累了坐下来喝茶休息,不少游客临走的时候都买了点当地茶叶带回去送亲戚朋友,据蔡立斌介绍,今年五一光卖茶叶纯收入上万元。

家门口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都开始想办法,出点子,把本地的茶叶、水果等农特产品拿出来,希望能卖个好价钱。长冲组的蔡夕金家就住在景区后面,虽然距离不远,但那边游客很少过去,农家乐发展不起来,蔡夕金把从山上摘下来的野生猕猴桃拿到农家乐和景区去买,由于口感好,供不应求。但毕竟野生猕猴桃数量有限,如果在瀑布边种上一片果园,肯定会畅销,老蔡心里想,但果苗要好几千元,加上整地费用,对于一位建档贫困户来说几千元的投资资金是个大问题。在政府多方争取支持下,2013年底,整镇推进项目落户黄尾,老蔡如愿领来了镇上免费发放的水蜜桃和樱桃苗子好几百棵,并通过互助资金解决了整地费用,所有果苗全部挖坑埋青高标准栽种。今年年初,桃树已经开花挂果。“我们要把游客从景区吸引上来,赏桃花,摘水果,吃农家饭,这才是农家乐。”老蔡笑呵呵的说。

当地政府负责同志介绍,2014以来,在大别山彩虹瀑布两侧,政府发动当地群众,通过争取整镇推进扶贫项目免费提供苗木,完成了长冲至陡岭千亩水果观光园的栽种,并辅以配套水利设施;通过争取现代农业扶贫项目新建茶园近400亩,两个观光园建成,极大延伸了产业链条,通过农家乐发展带动农林业发展,农林业发展促进和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两个产业基地建设当地政府没有组织土地大规模流转,没有推行招商引资,而是组织干部深入细致地引导、发动群众,因户施策地帮扶和服务群众,由镇党委政府根据农户意愿和家庭情况,按照建档贫困户优先扶持的原则,整合整镇推进、产业扶贫等各项政策资金近400万元,重点投入到规划设计、基础建设、困难群众的种苗款、技术服务、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环节,累计免费向农户发放果苗4万余株,茶苗近100万棵,修建沟渠5000余米,为当地群众增强了“造血”功能,让更多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分享发展成果,实现摘穷帽,拔穷根。

精准扶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

“黄尾村虽然资源丰富,但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要素不全,链条不长,群众发展信心不足,能力不强。面对诸多困难,政府集中力量,强化投入,统筹推进,精准扶持,突出扶持乡村旅游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群众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动跨越式发展,初步实现了景区做强,乡村变美,群众脱贫的目标。”黄尾镇党委书记舒寒冰介绍说。

从最初的景区赏景,到现在的集体验、采摘、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游”,从原来的景区快速发展,到现在的全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脱贫致富,黄尾村坚持“景区带动,多业联动,精准扶持,景村相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支持,规划思路上引导,产业发展上扶持,实现了景区带动农家乐,农家乐带动农业发展的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贫困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旅游扶贫的黄尾模式逐渐形成。

一、优先支持彩虹瀑布景区快发展,让龙头舞起来。一是倾力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扶持。做到用地计划向景区倾斜,资金项目向景区集中,人才服务向景区集聚。二是强力整治周边环境多方支持。2013年以来,在景区、镇区和干道沿线,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序化、净化“六化”工程,三是强力推进景区所在地美好乡村建设。按照景区的理念和标准,提升和改造长冲美好乡村中心村庄,在村庄的规划设计上,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精心设计,精雕细琢,做到村庄就是风景,家园就在景中,景村相融,浑然一体。四是营造浓烈的热爱旅游、支持景区的氛围。大力倡导群众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景区,风景线就是生命线,风景线就是发展线。五是以大旅游的理念调整和推进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注重补齐短板。与旅游相冲突的产业一律关、改、整、转。

二、重点扶持彩虹之约农家乐新发展,让农民乐起来。按照“旅游统揽,总体规划,分类扶持,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镇情,出台了《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建设“彩虹之约”农家乐暨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为全镇乡村旅游发展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一是形成支部领导、协会主体、互助社扶持“三位一体”组织模式;着力规范化管理,通过扶持引导,初步实现了示范区内农家乐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培训“五个统一”;强力推进综合环境、市场秩序、食品安全“三大整治”,实现整体形象、管理水平、餐饮品质“三大提升”;三是着力标准化建设,扶持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农家小院,制定了统分结合的农家乐菜谱,正探索制定农家乐装修、服务和菜肴“三大标准”。四是着力品牌化经营,“彩虹之约”农家乐商标注册已被受理,设计了统一的LG标识和宣传标牌。

三、强力扶持乡村农业大发展,让链条长起来。在全镇可耕种土地上一次性规划了翠竹长廊、茶叶观光园、水果观光园等九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并逐年推动一批示范基地,重点在黄尾村扶持建档贫困户发展“两个一千亩”,即千亩茶叶观光园和千亩水果示范园,累计扶持30余户建档贫困户发展茶叶和果园近百亩,为乡村旅游丰富了内涵,为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

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不是真扶贫,正是通过扶持乡村旅游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通过政府帮搭台,农民唱好戏,黄尾村乡村旅游发展正在带动当地群众奔向脱贫致富的大道。据当地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政府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加投入,重点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目标,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形态,挖掘文化资源,“卖”生态产品 ,更要“卖“文化;同时通过农家乐协会的整体规划,扶持贫困户打造特色鲜明的个性农家乐,防止同质化;通过“村淘”服务站,借助电商平台等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手段宣传推介黄尾乡村旅游产品,为全县乃至大别山片区精准扶贫、绿色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探路。

[编辑:杨丽鹏]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