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参考>
社区老年食堂现状调查
2015-06-01 09:06:00    来源:绍兴晚报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话题备受关注,其中,社区里老年人去哪吃饭就是最现实的问题。日前,越城区在龙洲社区建立了第一家公建民营社区老年食堂。

食堂开张后运营情况怎样?社区里的老年人最期待怎样的餐饮服务?《社区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新闻样本

龙洲社区的老年食堂开张4个月

收支有点难平衡

以成本价给老人做中餐

社区老年食堂仍需要社区补贴

3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龙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年食堂,隔着玻璃橱窗,可见红烧鱼、豆腐、芹菜等20多个菜品,工作人员穿着整洁统一的服装,正忙着收拾餐具。现场约有10来个人在用餐,但老年人却一个也没有。

“老年人一般11点左右就来打饭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负责该食堂运营的是仁本物业公司。

据工作人员介绍,食堂提供早餐和午餐,早餐有粥、面包、面条等,价格较外面的便宜,比如现烧一碗肉丝炒面只要5元;午餐有3个档次的套餐:一荤一素的是10元,两荤一素的15元,两荤两素的是20元。只要提前预订,食堂还可为老年人做营养餐,或打一个电话,就可送货上门。

“大部分老年人订的是10元套餐,”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去年10月开张至今,食堂收入却相当微薄。“一天最多有20个老年人来用餐就不错了,”他说着给记者看了当天的收入:早餐共收58元,午餐(截止12点20分)是200多元。

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按毛收入500元计,一个月的收入是1.5万元,而聘用厨师、洗菜工等6名员工,除去买菜成本,“肯定是要亏”。“好在我们还推出了维修、家政、生活护理、陪护等服务,食堂只是作为配套项目存在。”他说,在龙洲社区的允许下,食堂从一开始就“对外营业”,但维持下去依然不容易。

以成本价给老人做中餐

社区老年食堂仍需要社区补贴

3日中午11点,家住罗门西村10幢的88岁老人郦庆涛,来到离家不远的罗门社区爱心食堂。食堂工作人员姚丽娟给他准备了一盘蛋饺、一盘花菜炒肉片和一碗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爱心食堂”的餐厅只有20多平方米,摆放着几张餐桌,配备了靠背椅,可同时容纳10多人就餐;厨房里煤气灶和油烟机很干净,碗筷也摆放整齐。

姚丽娟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开始,她就被社区聘来这里给老人们做午餐,社区每月付给她1000元工资,买菜的费用,也是去社区报销的。“每餐只要5元钱,很便宜。”她告诉记者,每天固定来这里用餐的老年人有四五个,最多时有10来个。

记者了解到,罗门社区登记在册的7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人,“小区里有不少独居老人,还有一些老人只有晚饭时才和子女一起吃,中饭就没着落了。”罗门社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当时社区就是考虑到老人们的生活不便,才办起了这个“爱心食堂”,专门为80岁以上的老人解决中午用餐问题。“爱心食堂”自2008年1月开张以来,都以成本价收取费用,不足部分由社区补贴。

老年食堂也有外包

一个电话就能送餐上门

罗北社区因场地限制,老年食堂是“借力”办的。社区与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达成合作,有需要的老人可预订,社区会提供派送服务。“但来预订的老人很少,”该社区居委会主任陈福英告诉记者。

“周师傅,美东新村12幢的王大爷中午想吃面,你们给他送一下吧。”3日上午10点15分,高新区美东社区的工作人员接到辖区一位80多岁独居老人的电话后,马上给“周师傅面馆”打去电话订餐。从去年5月起,美东社区根据老年人需要,选择了一家口碑较好、饭菜清洁的小餐饮店作为为老人优惠提供中餐和晚餐的“老年食堂”。美东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眉告诉记者,社区曾作过调查,许多老年人消化功能不好,所以社区选择了一家以面食为主、兼顾其他餐点的餐饮店作为老年食堂的定点单位,所有饭菜老年人都可以享受8折到9折的优惠,并要求该店为社区内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的服务。

越都社区也有类似的举措,他们选择了一家餐馆合作,餐馆大门口挂着“社区菜价”的牌子,大部分菜价在10元左右。这家餐馆与社区是承包关系,以快餐为主,除了给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还提供外卖。

按照之前的约定,社区老人的菜为“一荤一素一汤”,每餐价格在7~8元。“吃的人不多。”老板说,但具体原因不愿多讲。

■记者调查

老年人花钱“打饭”

最在意的是什么?

“太贵了,吃不消。”在越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名70多岁的老人指了指桌子上的饭盒说,他经常来这里,每次菜都是家里带来的,只从饭店里买点饭。

龙洲社区老年食堂的工作人员也说,在绍兴,很多每月退休工资在2000~3000元的老人,舍不得花10元钱购买饭菜。“老年人吃菜很省,一条小黄鱼要分两餐吃。”罗门社区“爱心食堂”的姚丽娟说。

还有一个就是担心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

“哪有自己做来得放心啊。”越城区罗门西村的俞老太太这样告诉记者,她曾和小区里的几个老伙计一起看着姚丽娟烧菜,“卫生搞得很干净,想吃什么菜,也可以提,”她说,自那后她就每天都去“爱心食堂”打饭了。

给老年人做菜,还有一个“讲究”:菜要足够软。“大多不吃精肉,次多的鱼不吃,炒面喜欢放青菜,青菜有汁,不会那么干。”姚丽娟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她用得最多的菜料就是豆制品、花菜、青菜、鱼类有两种:鲢鱼和胖头鱼。

■社区观察

办老年食堂

先了解老人消费意愿

记者在社区采访中了解到,老年人不愿到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主因是嫌菜价贵,因此目前吸引人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降价”。

2013年下半年,越都社区开始对辖区内8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优惠券,每周可领1张,“有了优惠券的抵扣,吃一次自己只要掏2~3元就够了,其余的费用全部由社区补贴。”社区工作人员说。

但经营终究是有成本的,一味让利也难以持久;社区老年食堂开办的模式也有可商榷之处。

目前,对于很多社区来说,办老年食堂就是在做社区公益,开办之初,没想赢利,只想保本,但因为本身并不熟悉餐饮业,加之老年人的消费观难以转变,往往几年下来就会陷入困境,再苦苦支撑几年就只能无奈“告别”。

对此,越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在新环境下,社区在开办前最好先调查一下社区老年人的消费意愿,而且最好也不要由社区自主经营,由社区出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模式,这样相对来说要灵活一些。(记者 陈乙炳)

[编辑:杨丽鹏]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