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参考>
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 如何切实关爱空巢老人
2015-05-30 16:19:39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的嘉宾: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和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唐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志恒。

二位嘉宾一位是养老问题专家,另一位是社区工作者,肯定都接触过不少空巢老人,听了刚才节目回放中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你们的内心感受如何?你们觉得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哪些困难?

何志恒:老人为了社会和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工作年华。但人要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法逃脱不了。树有根,水有源,养育之恩不能忘,赡养老人是每位儿女应尽的法定和道德责任,当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杨红娟:“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生活照料上的,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不方便;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心理上,比较孤独,这个有一个说法,就是“空心综合症”,表现出对生活的悲观、恐惧,不良的情绪比较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是每个空巢老人的生活都是寂寞和失落的,节目中的李玉华老人就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实和井井有条,来听下面这位听众的感慨。

西安听众 王女士:“要改变空巢老人这种现实状况需要时间,但是老人们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把生活丰富起来,学学自己以前想学没有学成的东西,做做手工、画个画,或者趁着腿脚还利索,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看。不要把全部希望动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生活在自己手上,怎么快乐过自己说了算。”

这位听众的意思是要想乐享晚年,老人自身首先要转变观念,何主任和杨老师,你们觉得老年朋友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子女和社会又该如何帮助老人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何志恒:人老了,有时候也喜欢热闹一些,我们唐园社区针对不同老人的爱好组织了保健操队、太极拳队。作为老人本身,一是刚刚退休的老人,回到家有一种失落感,这需要自己转化,还有一种是年龄更大的老人,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个一群老人共同活动的环境和气氛。

杨红娟:老人有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这个词原来主要针对青少年,青少年如何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如何和睦相处。老人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因为他原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到最后逐渐回归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怎么认知自己,定位自己和其他人、和社会、子女的各种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把这种关系处理好。有很多研究表明,“再社会化”比较好的人,往往他的幸福感比较强。其实不难发现,凡是对新事物仍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老人,心态一般都是比较健康的,因此老人也需要“充电”,也需要参与集体生活,积极融入社会,何主任,我们唐园社区为老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多不多?杨老师,在这方面,政府和社会能做哪些努力?

何志恒:我们唐园社区针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爱好,组织有老人保健操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合唱队、秦腔团、豫剧团、象棋队等社区群众组织。

杨红娟:政府应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服务,政府都应该主导。比如说,针对老人,建立了全民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起码对老人的经济上和身体健康上的支持,我们已经具备了。通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不同类型、个性化的需求。

西安的枫林绿洲小区做出了“组织志愿服务敬老”这样的大胆尝试,从节目中看效果还不错,有评论认为志愿者服务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杨老师,您如何看待?如何让老人享受到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

杨红娟:志愿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我们的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志愿者服务在我们社会有产生的土壤,主要是我们要搭建一些平台,志愿者想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的时候,就能找到服务的对象,把自己的时间配置出来。这一点,主要在社区,把供需双方的信息建立起来。

主持人骆萍:除了枫林绿洲社区,西安唐园等附近社区也做了不少积极的尝试,包括组织志愿者服务,包括开设老年餐厅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我们《今日点击》节目也一直在关注养老问题,从我们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涌现出了不少养老敬老的新举措,像以前曾报道的“时间银行”等,二位嘉宾比较看好哪种新举措?认为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新的尝试?

何志恒:老年餐厅我们做过尝试,很不成功,包括我奉献自己100多平米的房子,居委会提供水电补助,都没能开起来。我的体会老年餐厅要走社会化经济规律之道,因为老人毕竟有自己的退休金,这本来就是用来养老的,不能让政府另外背负全社会养老的责任,经营者可以优惠照顾老人就餐,不能存自己的钱让别人提供免费服务嘛,需要转变观念。

杨红娟:现在到了一个信息化时代,把老人的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和我们的服务连接起来,这样的一个平台一定要建立起来。

最后,再来听听两位子女的心声:

咸阳听众 李先生:“每次看到有关空巢老人的报道,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他们辛苦养大子女,却在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得不忍受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我的父母一直在我身边,虽说不是住在一起,但是在一个城市,随时照看很方便。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把父母接到身边来,让他们安安心心度个晚年。”

渭南听众 徐女士:“以前不觉得离父母远一点有什么,觉得年轻就要闯荡一番,然后有了家、有了孩子,从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上就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但是身为“漂一族”真是身不由己,所以我就希望各种社区养老、家庭养老能越来越完善,我还希望企业单位,多多照顾父母不在身边的员工,能给他们在探父母的假期上多一些宽松。”

这两位的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当下以“421”为主的社会结构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问题将成为普遍现象。关爱空巢老人,破解养老难题,需要家庭、社区和专业养老机构三方的力量,你们觉得,政府、社会、家庭和养老机构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起哪些职责?

杨红娟:政府应该在社会养老体系中,有一个主导和兜底作用,另外一方面,把社会力量吸引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来,服务更多的老人。

听众朋友,到2030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两亿,空巢老人的比例将高达90%。“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要想让空巢老人们过上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生活,必须切实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远在他乡的子女们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爱;而空巢老人们也需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和生活规划,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得更充实更快乐!

[编辑:杨丽鹏]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