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太原市改革开放40年房地产业发展纪实(上篇)
2018-08-13 07:42:04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高楼万栋平地起……”这首已然在中国的万里江山传唱了七八十年的陕北民歌让人耳熟能详;“高楼万栋平地起……”在太原市的国际大都会小区,有人用这个歌词歌颂改革开放40年的太原,旧词新用,让人耳目一新。

应当说,用这个词来概括太原市改革开放40年的房地产业发展,是比较贴切的。有一把年纪的老太原们还记得。改革开放前的太原,地标性建筑几乎全是些明清建筑,超过十层的高楼寥寥可数。知名作家王东满形容当时的太原“充其量是一个放了的县城”。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太原市有多少座高楼呢?

因时代不同而不断更迭的太原市地标性建筑是最有见证力的。上个世纪80年代,是坐落在五一广场东侧的三晋大厦,13层;90年代是坐落在新建路的金融大厦,23层;新世纪的00年代是坐落在并州路的39层的金港大酒店和坐落在府西街的42层的国贸大厦;10年代是坐落在迎泽湖畔的湖滨国际大酒店,45层。而目前太原市正在施工建设的地标性建筑是位于太原市迎泽西大街的太原信达国际金融中心,地下4层,地上45层……

40年沧桑巨变,40年旧貌新颜,40年久久为功,40年华丽转身。40年里,太原从一个“放大了的县城”,凤凰涅槃般地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这一切,全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功。现在,让我们拨开岁月的幔帐看看40年中,我们的城市如何神奇巨变和我们的地产人如何为这座城市的进步所做出的奉献吧。

智库专家:轩子

  旧城改造脱胎换骨

  太原房地产的巨变是从旧城改造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时,太原旧城的房屋,多系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遗留下来的低矮陈旧建筑。街巷也多沿用北宋时期的格局修建成“丁”字型。到改革开放之初,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得太原,旧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危房已经成为城市之痛,改革任务十分繁重。

  八十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市委、市政府把旧城改造尤其是危房改造纳入城市建设主战略,一方面拓宽道路,打通“丁”字街,一方面对破旧房屋进行拆除和改造,城市面貌有了初步改观。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实质阶段的九十年代,市委市府把旧城改造作为改善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工程,旧城改造工作进入整体攻坚状态。配合旧城改造战役的全面推开,三晋、银建、南城、北城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运而生,并相继在半坡街、庙前街、桥东街、东米市等地摆开了旧城改造的战场。几年奋战的结果是,这几个典型的旧城区老旧平房,全部变成了六层以上的楼群。旧城改造从此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这个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重点进行危旧房屋,这个时期,太原市旧城之中的危旧房递增幅度加快,仅国家直管公房的危房数量就达40万平方米,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危房比率高居直管公房总量的25%。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全市每年塌房的数量达到百余间,甚至发生过因雨季塌房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1997年市人大做出了“关于加快我市危房改造步伐的决议”,要求市政府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直管公房中40万平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市政府立即着手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成立了领导组,出台了相应政策,由城建委主抓落实,不仅圆满完成了市人大下达的任务,而且用4年时间完成了64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规模达221万平方米。

  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9年,由于第一阶段的工作基本上解决了全市危旧房屋的隐患问题,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便由危旧房改造转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旧城改造,并同时实施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的紧密结合。期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太原市要率先发展”的要求和市委提出的“改造提升老区、启动新区建设”的精神,及时调整了旧城改造的战略,明确赋予太原市房地局旧城改造工作的重要职能。房地局则聘请了省城8名专家组成旧城改造专家评议组,对旧城改造工作进行科学论证。与此同时,房地局明确了旧城改造的政策、模式、目标,成立了房改办和经适房发展中心,确立了借助开发商之力进行市场运作,用经纪适用房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并开发新区的思路。简化了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出台了旧城改造项目图,经纪适用房项目图,旧城改造实施方案等十多项政策法规和文件。同时市政府也出台了一洗了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采取多种形式改造旧区,开发新区,明确规定了旧城改造享受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广大开发商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2002年至2009年,8年时间,先后建成了兴华小区,漪汾苑、汇丰小区、东华苑、西华苑、长风小区、漪汾小区、安广小区等经济适用房小区,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小区开始成片崛起。同时,王村南街危旧房改造项目、龙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柳巷桥头街旧城改造项目、郝庄旧城改造项目等重点片区改造成为龙城旧城改造浴火重生的光辉范例。据统计,这个时期全市旧城改造共计完成投资38亿元,完成竣工面积145万平方米,一座座高楼在各个旧城片区拔地而起,相继有24万户旧城居民入住了崭新的楼房。

  棚户区改造地覆天翻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是旧城改造战役后的又一重大战役,这个战役是我市城市建设“三房一改”的主要内容。那时,公共租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并称为“三房一改”,这四类模式,仅在“十二五”的5年,全市已新建开工227万套、基本建成和竣工的达1203万套,群众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住房条件得到一定改善,“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撑、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为省城扩内需、保增长、促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太原市而言,旧城改造工作接近尾声之时,棚户区改造这项工作便上升到了城市发展进步的主要层面。

  对于全国而言,太原市的棚户区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建国以后,太原市在逐渐成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这些工业基地的周边渐渐形成了连接成片的供职工家属居住的简陋居住区,俗称棚户区。棚户区的特点不仅是脏乱差,更重要的是安全性能差、外在形象差,与国家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去甚远。太原市的棚户区大致分为厂矿棚户区和城区棚户区两类。而厂矿棚户区尤其以西山棚户区为甚。仅西山矿务局前山的白家庄、官地、杜儿坪、西铭四个煤矿的6个棚户区就有住户10000多个。

  2000年,我市把集中解决棚户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作为重大举措,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这项工作以“市场运作,企业参与”为运作模式,实施土地优惠、规费减免、税收优惠、征收补偿优惠等四个优惠政策,以调动开发商,属地企业的积极性。工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将西山矿区国有重点煤矿职工棚户区作为试点进行改造;取得经验后进行第二步,在城区全面展开居民棚户区的改造工作。

  改造当年即行开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有白家庄五三街项目、官地矿五三街项目、白家庄五一街项目、矿区423小区项目、红星东巷小区项目等。当年拆除棚户房近6万平方米,拆迁1321户,新建住房234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3360套,完成投资145亿元。随着一片片棚户区的轰然倒下,随之而起的是一片片崭新齐整的新楼房。期间为解决棚户区改造施工用地,房地局作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单位,多次与万柏林区政府、国土部门及涉项村委会协调,落实建设用地。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到2008年底,西山棚户区改造共拆除棚户房1万多户,2852万平方米,投资9亿元,新建住宅7056万平方米,1万余套。到2009年,西山棚户区改造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开工建设面积达8086万平方米,建成房屋11978套,超过改造总体目标任务10万多平方米,至此,西山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2006年,在西山棚户区改造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又乘胜启动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重点解决城区棚户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的改造。相继出台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从组织领导、职责分工、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标准、改造模式、优惠政策、资金筹集、拆迁安置住房保障、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由房地局牵头成立的太原市棚户区改造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正式投入运作。

  这一阶段,我市改变了过去“市场运作,企业参与”为主的改造模式,建立了“政府主导”模式,加大了政府组织实施力度,严格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连片改造,工程联动”的规划理念来实施改造。解决了过去规划引领不够,过多依赖市场运作,项目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城疏解和新城建设不能有效统筹等短板。

  城区棚户区的改造复杂而繁琐,这些棚户区多数集中在建成区范围内,占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实施难度大。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市政府确定此次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设备不配套、交通不便利、环境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的集中连片平房区、简易楼以及因规划需要拆除的现状楼。并明确规定,改造必须按规划整片开发,不留死角死面,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所有配套实施同步建设。

  改造目标是:从2007年起,用3—5年时间,拆除棚户区建筑面积2692万平方米,涉惠居民58012户,19.34万人,新建住房65212套,建筑面积423.9万平方米。同时确立了首批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592.32亩;第二批棚户区改造项目16个,总占地1746亩,涉惠拆迁居民14000户。此计划于2008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省四建柏杨树片区、太化新光项目片区、太重玉河街项目片区。

  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太原一坚持就是数十年。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自2006年我市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截止2017年底,已经改造棚户区17.1万户,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18.9万套,其中已经建成14.64万套。2018年,我市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开工17272套,到4月底,已经完成新开工10131套,基本建成12574套。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届时,太原市将郑重地向世人宣告,我们已经告别了棚户区。

  敬请期待:太原市改革开放40年房地产业发展纪实(下篇)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