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创新驱动 山西走出“铁锈时代”的关键法宝
2017-07-03 07:54:52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的俄亥俄州和苏联的乌拉尔山地区由于重工业的过度繁荣产生大量过剩产能,在随之而来的重工业产品需求萎缩背景下,出现大量工厂停工、停产、闲置、倒闭现象,很多机械设备由于长期闲置而生锈故经济学家们称为“铁锈时代”。

最近网络上有个短视频叫“铁锈时代,山西何去何从”,讲述了后工业时代,山西煤炭经济的低迷。视频播出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本期网络智库聊一聊山西走出“铁锈时代”的关键法宝——创新驱动发展。

智库专家: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焦斌龙

中国科学院 柳卸林

太原师范学院 郭丕斌

智库建议:

一是,要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多做新动能新产业的文章;创新驱动不是追求高大上的科技,要立足产业务求实效。

二是,创新驱动要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着力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三是,加快科研制度改革、实施一流人才政策、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四是,重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的产业革命。山西需要找到与本地产业资源对应的产业点进行突破。

历史进程表明,山西要想实现转型,从一种资源依赖转到另一种资源依赖是走不通的,创新驱动是唯一的出路。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焦斌龙

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革命性转变,标志就是科技创新因素的引入,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最终是要依靠创新驱动。从1960年欧美部分老工业基地沦为“问题区域”开始,就显现出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即“资源诅咒”现象,其最典型的表现为挤出效应、虹吸效应、锁定效应。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型成功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主要代表:鲁尔、洛林、北九州,鲁尔区又最为典型,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大学,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进程基本上是依赖于其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对资本的吸引力,发展采掘、能源及相关的重化工业,生产和输出初级产品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1990年工业结构调整的“14888”工程、1993年的“三基四重”战略、2001年的“1311”战略、2006年“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战略、2011年“以煤为基、多元发展”、2014年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推动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大力培育七大非煤产业。历史进程表明,山西要想实现转型,从一种资源依赖转到另一种资源依赖是走不通的,创新驱动是唯一的出路。

山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要把握好“六个转变”和“六大工程”。“六个转变”即为: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变、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中高端转变、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形态向园区化循环化转变、城乡统筹向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向平稳健康可持续转变。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工程。

山西创新驱动战略表现出以下四个新特点: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多做新动能新产业的文章;创新驱动不是追求高大上的科技,要立足产业务求实效;创新驱动要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着力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与此同时,提出了“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入企服务常态化、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无障碍施工、涉企合同‘执行难’整治、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减证便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优化营商环境九大专项行动;以及“13710”的工作制度,为“1”即当天要研究部署,“3”即3天内要向省政府反馈办理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山西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发展的七大政策:加快科研制度改革、实施一流人才政策、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同时,关于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我们仍要思考:怎样破解资源型地区的三大效应,把创新要素配置到非煤产业上?资源型地区如何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的主体,是靠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山西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首先应警惕发展陷阱。

——中国科学院 柳卸林

传统的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资源型省份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全国创新能力区域差异仍表现出东部省份最强,中西部地区排名变化较大,京津冀地区、河北明显偏弱的趋势。2016年,山西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29位,仅高于西藏、青海,2015-2016年,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下降速度较快,变化最大的为贵州省和山西省。相较而言,山西省创新能力的下降并不是某一两个指标的原因,当前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指标的下降是对前期知识创造水平下降的负反馈,创新源头失灵引发的恶性循环已经传递给产业技术层面。

如何认识中国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中国的双创是一场革命,从重视大企业、投资到创新创业、到小企业;从重视政府到重视市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机构和要素+结构+机制+环境,机构和要素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和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资源;结构是指这些要素和机构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配置的,不同的组合决定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机制指这些要素和机构的运行机制,包括协调机制、动力机制等,它决定了创业创新要素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动;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商和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创业服务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

山西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首先应警惕发展陷阱。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在目前对煤炭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只依赖一个产业的弊端开始显现,原有产业缺乏转型空间,同时又没有其他制造业的人才和基础;不重视高校和科技,人才外流,产业基础越发薄弱;创业环境恶化,与新技术脱钩等等。

促进山西创新驱动发展,应做到以下六点:

(1)重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的产业革命。中国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已经走到世界前列。山西需要找到与本地产业资源对应的产业点进行突破。

(2)重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共享单车等。

(3)引进中国科学院的新所和大学新院。一个大院大所=科技资源聚集+研究开发平台+创业创新基地。

(4)重视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产业转型新型发动机。充分利用互联网、全球化优势,提倡开放式创新以及创新的扁平化、民主化。

(5)通过制造变革,走出科技成果转化新路。

(6)创业型领导的出现。

 

发展壮大延伸出来的产业链,相对减少煤炭及相关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太原师范学院 郭丕斌

转型问题表象上涉及到经济、能源与环境问题,实质是技术创新问题。煤炭是我国主要的需求能源,但从环境角度又排斥煤,许多政策均指出要减少煤炭利用和加强煤炭清洁。“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经济呈现断崖式下跌,但煤炭价格却反弹厉害,煤炭价格的波动致使经济波动,很难判断经济问题是资源诅咒还是福音?

工业革命其实质就是能源技术革命,能源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转型。能源技术创新(ETI)是指新的替代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包括现有能源技术的改进并使得新能源技术得以实际广泛的商业应用。其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包括能源技术创新过程、能源技术创新测量、能源技术创新组织以及能源技术控制四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对能源创新进行了实践,美国的特点在于倚重能源立法;欧盟中,德国除了加强立法、加大研发投入等能源技术创新政策,采取了自上而下式的能源技术创新模式,注重风能,并形成了产业链;英国以潮汐能源开发作为实验项目;日本注重于长期的能源技术战略规划,并将政府与企业结合起来。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过程,不仅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更要从技术变迁过程上进行分析。从经济上分析,在全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在山西这样的资源型省份,企业难以克服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力,从而失去转型的微观基础,“公地悲剧”的发生在所难免;从技术上分析,技术变迁不仅是一个技术变革过程,还包括用户习惯、管制、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和文化等多个因素的改变,由此导致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利用的困难。

因此,在社会技术景观和技术制度不变化的条件下,单纯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出路在于:一是在现有产业网络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生产方式的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和技术制度给予间隙市场以“窗口机会”,以实现跃进式的技术变革,从而从提供新资源到实现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型。

结合山西实际,其转型之路的交叉三步走战略为:

近期内,基于煤,进行生产方式转型;主要是抓住大气污染防治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资金投入,通过能源技术创新进行清洁生产,促进煤炭及其相关高耗能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型,降低排放水平。

中期内,利用煤,进行组织方式转型;重点是工作一是要横向整合,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的集中高,提升企业在相关产业内的话语权,二是纵向整合,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通过“全产业链”模式提高企业的范围经济规模效益。

远期内,超越煤,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壮大延伸出来的产业链,相对减少煤炭及相关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比重,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