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医养结合是条好路子 山西应该这么办
2017-04-10 06:16:31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近日,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其中,医养结合服务是一项新的服务领域,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使得我省发展“医疗+养老”服务有了指导标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2016年,全国老龄化人口增加了近千万。3月9日,在全国政协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表示,养老服务一定要跟医改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解决老年人入院难的问题。同时,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起来,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一个新的增长点。

智库专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谭克俭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内科主任 刘湘鲁

智库建议:

一是,要成立专门机构来统筹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在山西的落地。做好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是,做好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统筹使用的顶层设计。面对可能增加的医疗保险开支,要事先做好测算和准备,加大对医疗保险统筹账户的投入力度。

三是,对于开展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要加大鼓励措施。严格审核相关人员机构资质,对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场地、设备、设施采购可以进行相关税收优惠,同时建立一定范围内的试错机制。

四是,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学校可以试点开展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对于课程设置要灵活,相关院校可以和医养结合单位进行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一些效益不好的公办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谭克俭

医养结合是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客观需求和主观依赖。国家推进医养结合目的是通过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深度合作,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但开展医养结合并不需要必须有三甲医院的牌子做依托,这是一个误区。应当根据实际,从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都可以横向与养老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共同实施医养结合,互惠互利。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例如养老机构办医院,医院不是随便办起来的,要有很大的投资,要有资质的审核,要有专业的人员等等许多必备条件。但是,即使具备了这些条件,仅为自己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能否长久稳定的维持下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医养结合采用什么模式才能既可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又能够持续发展成为常态,还能保障社会保险资金的安全,是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一些效益不好的公办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阳泉一个区的医院,原来效益不大好,后来实施医养结合接受老年人以后,效益明显有了改善,也特别受老年人的欢迎。

乡镇医院和乡镇的敬老院可以深度的合作,老年人有病了,可以利用两家机构距离近的优势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甚至把两个机构合并也不是不可以。老年病多数是慢性病,没必要扎堆三甲医院,如果有大病,可以进行医疗养老资源的上下结合,进行分级诊疗,提高各级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山西也出台过相应的文件来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但目前整体上推进较慢。由于没有可遵循可复制的经验,两种机构具体怎么合作,路子并不多,现在还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阶段。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统筹这件事,统筹好医疗、养老、保险三方资源,形成统一共识,哪一些是底线不能突破,哪一些是可以创新的,都要予以明确,减少试错成本。

以目前的医护人员来承接医养结合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医学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内科主任 刘湘鲁

现在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所面临的医疗和养老也成为了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医学角度上讲,老年人的一些基础病决定了医疗和养老是不能分开的。

开展医养结合现阶段还是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医院目前的承接能力趋近饱和。以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二甲医院)内科为例,额定床位是45张,但是根据实际病人需求扩张到55张,这55张病床的全年占床率达到了90%以上。接受的病人50%年龄在80岁以上。目前的承接能力已经饱和,以现有的床位很难开展养老工作。二是,医护人员与居民占比还是偏小。以目前的医护人员来承接医养结合工作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医学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医院不同于养老院,医护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医生护士。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医保的负担。在医保方面,目前就存在赤字的问题,开展医养结合以后势必会增加医疗保险的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这方面就需要国家来加大投入。四是,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和谐医患关系。把老人送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会,势必会产生“就医点菜”问题,出现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风险,在和家属的关系处理上也可能产生新的误解和矛盾。

作为医院来讲,非常愿意开展医养结合,一方面通过前期的医疗和后期的保养、保健可以使老年人的治疗更加的完善。同时,也可以改善医院的收入状况,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使老年人得到完善的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社会安定。

黄河网友三晋小生: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安享晚年是每一个人最关切的话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2016年,全国老龄化人口增加了近千万。但是,医疗资源和养老需求之间的供给关系短期内没有办法得到根本改善,这就需要我们从现有的存量上做文章。不少地方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专业的养老院一床难求,如果把现有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做一个有机的整合,将养老和医改结合在一起,把三级甲等大医院的资源下沉到地方去,把三甲医院的品牌和一些空置的二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结合起来,转型成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就能解决入院难的问题。同时,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起来,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一个新的增长点。把医养结合型的产业做起来,这将极大地缓解目前紧张的供需关系。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