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发展文化旅游 政府和景区要各负其责
2016-12-05 06:20:36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骆惠宁书记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将我省打造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楼阳生省长在2016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

11月22日,山西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在太原召开。这次会议坚持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咨政建言。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山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非常重要的转型,这次尝试关乎山西的未来。

智库专家:

大同市政协主席 柴树彬

省政协委员、山西繁峙县鼎森元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卫东

省政协委员、山西融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宗贤

智库建议:

一是,要想把文化旅游产业强大起来,必须下决心改革现有事业体制为企业体制,启动景区和景点投资和运营的内生动力,使其尽快融入全国全世界的大市场中。通过改革创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景区景点各行其道,各行其是,各负其责。

二是,要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为卖点,精准包装、对外营销。

三是,要制定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旅游业,参股文化旅游集团各级公司,充分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来保障各旅游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形成山西旅游大改革、大开放、大投资、大发展的格局。

四是,更要将全国旅游发展快、实力雄厚、科学规范的旅游企业经验、资本带进山西,同时要积极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给国内外资本投资旅游业提供风向标,吃上定心丸,同时吸引更多的省外大型投资集团,专业文化旅游运营团队来晋合作。

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景区景点各行其道,各行其是,各负其责

——大同市政协主席 柴树彬

在区域经济中,确立一个主导产业,必然要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现出比较优势,才能扬长避短,长人所长,强人所强。因此,山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确立新的产业,进而能尽快发展壮大,依然必须遵循这一经济发展的规律。

山西是文物大省、文化大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原本就是山西资源和经济的比较优势。过去之所以发展的不太好,主要是我们认识不够充分。比如知道是资源优势,但并未当作经济优势去对待;大家都在按照单一产品去开发,而并未当成重要的综合性产业去培育和生成。相对于煤炭比较优势的衰减和趋弱,文化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超强地位。文化旅游在社会服务业的诸业态当中基础最好,市场前景最好,社会就业率最大,社会认同度最高,把它作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唱好,是客观的必然选择。

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实现供给侧改革是最容易破题的突破口。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使产品适销对路,而我们的文化旅游业之所以没有做大,恰恰就是阻滞在这个问题之上。只要把产品的有效和高品质供给解决了,这个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就解除了。

山西的文化旅游现有体制绝大部分是事业体制,主要功能是管控而不是刺激,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职能交叉,资源多块分割,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统筹协调起来,很难融入旅游大市场;我们的景区、景点没有企业化,投资和营销均内生动力不足,缺乏自主运营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遍布全省东西南北中的优质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没有集团化,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统筹协调,合作协同,互利共赢的商业规律运用很差。因此,我们要想把文化旅游产业强大起来,必须下决心改革现有事业体制为企业体制,启动景区和景点投资和运营的内生动力,使其尽快融入全国全世界的大市场中;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各景区景点企业集团化,按照旅游的自身规律策划布局优质线路,实现合作协同,互利共赢的商业规律;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景区景点各行其道,各行其是,各负其责。这是推动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要充分挖掘乡村旅游中耕读文化内涵,使其渗入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营造浓浓的接地气的乡土文化气息

——省政协委员、山西繁峙县鼎森元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卫东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乡村旅游方式已被我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呈现出规模日渐扩大、内涵不断提升、类型逐步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典型带动的发展格局,开创了以旅促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乡亲,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好乡村旅游,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交通、水利、文化等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落实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休闲农业生产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项目的早期开发给予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好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以绝大多数农民乐意接受的方案,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中去。

二是要充分挖掘乡村旅游中耕读文化内涵,使其渗入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营造浓浓的接地气的乡土文化气息。譬如开设农家书屋,田间地头悬挂农耕文化标语、楹联、名人的耕读故事,设立以当地古老的农具为主的农耕文化展示区,把农作物的生长流程做一详细的展示,使之成为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让来乡村旅游者(特别是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参与农事劳作,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知道珍惜和感恩。

三是要本着“从农民中来,回农民中去”的原则,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到旅游职业院校或先进景区培训学习。一方面通过旅游知识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乡村旅游专业性人才,组建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导游员和讲解员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村情乡俗方面的学习培训,让他们逐步参与重要接待工作的讲解与导游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山、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壮大我省文化旅游企业,打造我省的国有骨干文化旅游集团是当务之急

——省政协委员、山西融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宗贤

山西表里山河,文明久远,既有好的人文历史,又有好的山水资源。无论是历史价值、人文品位,还是规模与数量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旅游业在山西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还没有确立,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资源和资本没有很好地结合,还没有文化旅游方面的龙头企业。我省现有的旅游企业,大多都是省属一级非旅游企业的二级企业或参股企业,无法担当全省旅游资源整合的重任。所以整合壮大我省文化旅游企业,打造我省的国有骨干文化旅游集团是当务之急。

山西要成为旅游强省,要将文化旅游业培养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指导,尽快整合壮大山西文化旅游企业,为此建议:

一、要由省政府注资、划拨一定资产的方式完成山西省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的组建。由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是体现我省改变“一煤独大”,以资产、股权为纽带,引领市场投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形成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步伐。省、市、县政府要制定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旅游业,参股文化旅游集团各级公司,充分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来保障各旅游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形成山西旅游大改革、大开放、大投资、大发展的格局。

三、要发挥好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山西省内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小而分散,未能优势互补,互相带动促进。因此,整合后的文化旅游企业应统领整合全省主要重点旅游资源,让全省旅游资源成为一盘棋,布局合理,规划到位,科学发展。

四、要做好全省文化旅游招商引资、资本带动工作。我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观念落后,资金短缺,因此整合后的文化旅游企业既要在全省重点旅游发展项目上做好带动引领,更要将全国旅游发展快、实力雄厚、科学规范的旅游企业经验、资本带进山西,同时要积极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给国内外资本投资旅游业提供风向标,吃上定心丸,同时吸引更多的省外大型投资集团,专业文化旅游运营团队来晋合作。

五、要在旅游交通、旅游宣传、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公共性、公益性方面工作做好引领带动。连接重要景点的交通需要政府整体去做,景点之间的宣传推广需要政府去做,深谙山西文化历史的人才需要政府去培养,以此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六、要在各级企业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企业、健全规章制度,让每一个文化旅游企业从一开始就规范运作、良性发展。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