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五大抓手 推进开放型山西建设
2016-11-07 06:43:09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

“开放”,是刚刚闭幕的山西省党代会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会上,骆惠宁同志明确提出,要通过全省的共同努力,将山西打造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历史上,晋商之所以能够开辟万里茶路,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明清五百年,依靠的就是“开放”二字。

“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骆惠宁一语中的。山西该如何开放呢?如骆惠宁所言,要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把山西经济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同时,山西还要形成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开放格局,深度融合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建设,加强与沿黄经济协作区、中原经济区的合作。本期话题,就围绕如何推进开放型山西建设,从五方面说开来。

智库专家:

王毅,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大国外交,公共外交。

智库建议:

一是,发展战略上,引进来、走出去同时并重。通过深化改革,落实依法治省,打造优良的融投资和经营环境,吸引大批外部企业落户山西。同时,引导和培育本土企业开拓进取,走出山西,迈出国门,在更宽广的经济领域中寻求发展机遇。

二是,发展路径上,打造经济新特色,以特色求发展。工业方面,山西在机械制造、新材料、化工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可以深化与全世界的产能合作。农业方面,山西有很多极富特色的农副产品,天然地具有竞争力,应加大推广力度。服务业方面,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三是,发展动力上,依靠创新谋发展。要提升山西本土的研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本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潜力,推动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融合,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以大批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为建设开放型山西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发展方向上,立体式多元化发展。邻近东部的区域,着力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环渤海经济圈。联接西部的区域,着力于搭乘“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快车。靠近华中的区域,着力于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

五是,发展状态上,形成全员开放的新态势。政府要减化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企业发展松绑。同时,牵头组织基础建设,为经济开放创造条件。

山西地处内陆,群山环抱,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容易给人造成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坊间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东部沿海开放发展没有山西,西部大开发也不含山西,山西“不是东西”。这一方面是对山西经济发展落后的一种自嘲,另一方面,则更多折射出一种期待中央支持,渴望政策倾斜的“吃偏饭”心理。“吃偏饭”当然有利于区域发展,但最重要的还要在培育自主发展能力。任何一个区域,只要发挥优势,积极进取,都可以取得发展。山西完全有能力建成开放型经济。

从历史发展看,山西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区域。所谓封闭保守,是对山西的误解。20多年前,文化学者余秋雨一篇《抱愧山西》的散文,以详实的材料和抒情的叙述刻划了山西商人汇通四海的光辉形象和博大情怀。晋商已成为山西的名片。余秋雨先生描写的古代晋商实在是太局限了。事实上,晋中地区以外,北至雁同,南到河阳,东有太行,西及吕梁,三晋故地上到处都曾有过繁荣的商业,平阳商人、潞泽商人的成就都不输晋中商人。历史上的晋商以明、清两代为盛,山西的开放却可以追溯到更早。驻足山西省博物馆,很多人都会为一件镇馆之宝----虞弘墓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吸引,这是一位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的坟墓,五代时期及隋朝一直在山西经商,卒于太原。虞弘官至“检效萨保府”,执掌袄寺,并负责处理西域各国事务,是西域国家住华的“特命全权大使”。考古证明,当时经常往来于山西与西域之间的商人达上千人之多,贸易量很大。三晋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数千年中,山西商贾往来,熙熙攘攘,那里有封闭保守的痕迹?

从基础设施看,山西已经形成了建设开放型经济的物质条件。如果说地理条件曾经是制约山西开放的重要因素的话,现在的山西早已今非昔比。一方面,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高山壑谷早已不再是信息沟通的障碍,山西与沿海地区,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落差早已不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山西的发展与全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是同步的。另一方面,山西的基础设施已经能够适应开放型经济的需要。遍布全境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已经将山西与外部世界紧密联接起来。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以太原为起点,北京、天津,西安都进入了“4小时交通圈”中。两方面的发展沟通了山西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从现实发展看,山西的深度开放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开放型经济包括面向国内和面向世界开放两个方面。面向国内方面,与周边经济区域的联接已经非常深入。山西地域呈平行四边形,东西较窄,南北较长,多条山脉将山西全境切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各地之间的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这也使得山西经济的天然具有多元性特征。晋北地区,以大秦铁路为纽带,与京津冀联系密切,容易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晋中地区,一直是联接西北与华北的交通要津;晋南地区,小陇海铁路横贯而过,与中原经济区及大西北浑然一体。面向世界方面,“引进来”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新批外资企业232家,实际利用外资132.06亿美元,西门子、科胜、恒天然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已投资山西。“走出去”更是大踏步向前,“十二五”期间,全省设立对外企业141家,对外投资15亿美元,以太钢、太重、建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走向全世界,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乃至欧洲北美。既有成就为山西实施更进一步的深度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尽管拥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山西经济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明显落后,建设开放型经济的任务依然艰巨。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建议应着力于五个方面。

发展战略上,引进来、走出去同时并重。受过去发展思路的局限,引进来的愿望十分强烈,走出去的自信明显不足。建设开放型经济,实现山西经济与其它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引进来、走出去缺一不可。俗话说,裁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通过深化改革,落实依法治省,打造优良的融投资和经营环境,自然要以吸引大批外部企业落户山西。同时,引导和培育本土企业开拓进取,走出山西,迈出国门,在更宽广的经济领域中寻求发展机遇。

发展路径上,打造经济新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有一个基本规律-----地方的就是世界的。千人一面的经济缺乏生命力,多元并存才能共同繁荣,越是具有地方特色,越能走向世界。提及山西经济特色,第一联想词就是煤。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山西独特的经济禀赋,也是山西的优势所在。建设开放型经济需要发挥好这一优势。以往,主要以直接开采利用煤炭资源为主。当前,需要发展循环利用,形成煤炭资源的绿色低碳利用。以低碳方式利用高碳能源,应该成为山西经济的新特色。除煤炭产业之外,山西经济还有很多可以发掘的地方特色。工业方面,机械制造、新材料、化工等都有明显优势,可以深化与全世界的产能合作。农业方面,山西有很多极富特色的农副产品,天然地具有竞争力,应加大推广力度。服务业方面,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发展动力上,紧紧依靠创新。现今条件下,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离开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就成为一句空话。一方面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煤炭产业还是其它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动力。离开新技术创新,离开全新产品,一切皆无可能。最为紧要的是提升山西本土的研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本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潜力,推动科研机构之间的融合,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以大批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为建设开放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制度也是生产力。整体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和引导功能,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最优化配合。微观上,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尤其是全球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方向上,立体式多元化发展。独特的地缘因素,决定了山西不可能仅仅指向某一特定的开放方向,而应根据省域内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形成不同的侧重。邻近东部的区域,着力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环渤海经济圈。联接西部的区域,着力于搭乘“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快车。靠近华中的区域,着力于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具备条件的行业与企业,也可以越顶开放,直接走向世界。这样,直接间接并行,海陆空同步,打造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发展状态上,形成全员开放的新态势。经济生产是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基本状态。社会的整体状态,反过来也影响制约着经济生产。建设开放型经济,不仅需要各个企业的进取,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政府的任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化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企业发展松绑。同时,牵头组织基础建设,为经济开放创造条件。企业的任务是开拓进步,创新发展,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要素,创造繁荣。社会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改革自身,转化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为开放型经济提供助力。每一位山西人,也都需要树立开放理念,认清时代发展趋势,培育和形成能够适应开放型经济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一句话,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各个层面都需要展现出全面开放的新姿态。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建设开放型经济,就是一件谋全局、谋万世的战略举措,也是三千万三晋儿女努力奋斗的目标。山西距离真正的开放型经济有多远?集结号已经吹响,目标就在前方!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