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网络智库:规范不良校园网贷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6-08-08 05:06:15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2016年3月,一位河南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额赌债,最终因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6月,一位女大学生因网贷逾期未还,遭遇“裸持”(手持身份证的裸照)要挟……近年来,“校园网贷”迅速走红,它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隐患,网贷平台门槛低、利息高、风控不严,大学生消费不理性、信用意识淡薄、校园金融市场混乱、法律缺失等问题不时浮出水面。

用百度搜索关键词“校园网贷”,各种校园贷款链接充斥着网页,极低的利息,灵活的还款方式及时间,诱惑着这些刚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干瘪的荷包,不理性的消费,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负翁”。谎言、欺骗成为了对待家人朋友的方式,成为了一部分大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遮羞布。

如何让这些迷失的孩子摆脱网络借贷的束缚;如何避免让更多的大学生陷入其中,专心学业;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健康成长。本期网络智库邀请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华明教授及黄河网友来共同探讨如何规范不良校园网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09年7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而向已满18周岁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卡时,需落实具有偿还能力的其他还款来源。随后,大部分银行停发大学生信用卡。

这在给审核简单便捷、低门槛校园贷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催生了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不严、催收方式野蛮等一系列问题,并日渐凸显。

据了解,目前提供校园贷产品的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名校贷、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二是以分期乐和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三是以电商网站衍生金融业务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从给学生提供借款的平台看,各家平台的差别较大。贷款额度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元,一般是1000元~10万元之间;还款期限最短1个月,最长3年。

2015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就民间借贷问题出台了司法解释,规定年利率没有超过24%的,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据调研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至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随着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导致高校学生受不良网贷平台的诱导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网贷平台远比学生想的要复杂得多,不少平台打出“低门槛,低利息”的旗号诱导学生贷款,实际上则在成本费、手续费上“动手脚”,使实际利率高得离谱。另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裸持/裸条”(即贷款学生如若想借高于普通借款3-5倍的金额,需提供自己手持身份证的裸照)陷阱,则更需要女大学生们增强自我控制力,擦亮眼睛,谨慎提防。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张华明

近一两年,网贷开始全面“杀入”校园,巧舌如簧的校园代理,层出不穷的贷款广告,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跃跃欲试。过去,高端的电子产品、昂贵的护肤品和奢侈品对于还在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可望而不可即。而如今,低门槛网上借贷平台的出现,使大学生只需经过注册用户,登记自己的真实信息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借到几百元乃至上千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族即时消费的需求,但同时,也打开了大学生们欲望的牢笼。

小年(化名)是山西太原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在她所在的6人女生宿舍里,就有3人在接触网贷并消费。她们大多用来购买较为高档的护肤品,名牌服饰,也包括给家乡的父母买一些较贵的礼品或服饰。这并不是个例,使用网贷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提前挪用了以后几个月的生活费和校内补助。贷款消费时的痛快,“感觉花得好像是别人的钱一样”小年如是说,“但到了还款日前夕,我们都得想方设法去和父母要钱、或者去做兼职,日子就过得十分紧张。”在很多学生心中,网贷确实可以能解决一时的物质欲望,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还款时都萌生了后悔的念头。学生们之间流行一句话:“爱他,让他去网贷,那是天堂;恨他,也让他去网贷,那是地狱。”这大概就是大学生超前消费与还款能力不匹配的最好写照。

网贷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可以缓解消费的一时之急,也可以满足当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需求。但是,网贷平台远比学生想的要复杂得多,不少平台打出“低门槛,低利息”的旗号诱导学生贷款,实际上则在成本费、手续费上“动手脚”,使实际利率高得离谱。另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裸持/裸条”(即贷款学生如若想借高于普通借款3-5倍的金额,需提供自己手持身份证的裸照)陷阱,则更需要女大学生们增强自我控制力,擦亮眼睛,谨慎提防。

网贷盛行与校园攀比成风不无关系,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包括尝鲜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但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网贷适合救急但绝不适合救穷,一次次地消费放纵,就可能造成棘轮效应,后果不可预知。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要让网贷成为必要时的助手,绝不能让自己成为被它牵着鼻子走的羔羊。此外,金融机构也不要只是盲目的把国外的消费信贷产品照搬过来,而是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就业、与家庭关系等方面有着很强的独特性,针对这些特点创新一些适合我国大学生群体使用的金融产品。因而大学生网贷应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信贷观念、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商家的自律三方面着手来规范。

任何新生事物,有利必有弊。校园信贷,也许在某些时候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如果毫无约束地任其恣意蔓延,就不但破坏了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干扰了大学校园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生活,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黄河新闻网评论员 阳迂

近来,关于校园信贷的话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舆论热点。2015年12月,媒体曝武汉某大学生买2部苹果手机,3万元贷款滚成70万;近日,媒体又曝出江苏某高校女大学生为创业网贷五万元,却被逼迫拍裸照作抵押。

女大学生“裸贷”的信息,就像一根导火索,迅速点爆了大学生贷款的黑幕。其中乱象,让我们这些走出校园已久的学生家长瞠目结舌,心惊肉跳!除了个别勤工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家里的供养完成学业,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所谓的“信贷机构”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大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家长的软肋,不论孩子闯了什么祸,最终收拾烂摊子的还是家长。

其一,这是跟家长的不公平交易。按理说,从法律角度,大学生年满18岁,已经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刑事行为能力,家长没必要对其负责。而事实上,这些学生从中学校园到大学校园,完全没有社会经验,不懂得信贷风险及后果,稀里糊涂犯了错,最后将债务转嫁给了家长。而他们的贷款行为,是在家长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家长只能认了。

其二,这是对学生不良习气的助长。有些学生虚荣心作祟,不管家里能否负担得起,一味追求高消费,与别人攀比。一旦家里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就开始借高利贷,甚至走歪门邪道。学校和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多加引导,让学生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跟同学比成绩,而不是比吃穿。

其三,这是对非法信贷的放纵。校园信贷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还是教育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失职。我国《金融法》对民间借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是谁想放贷就放贷,想要多少利息就多少利息,甚至对债务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威胁。作为家长,主要担忧的是,校园信贷到底有没有人管?到底受不受法律约束?家长只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人宰割吗?

任何新生事物,有利必有弊。校园信贷,也许在某些时候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如果毫无约束地任其恣意蔓延,就不但破坏了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干扰了大学校园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生活,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黄河网友 玮喵喵:我是山西某大学的大四学生,在学校内经常能听说有人做网贷的生意,这些人会通过学生内部的QQ群、微信群等发布消息。最高不会超过四万,一般是要求12个月或者24各月还清。例如借一万元每个月还1000,还12个月。不需要抵押,只要求你见面谈和提供身份证号。这些借钱的的学生大都是用来高消费,买名牌的东西、谈恋爱等。我认为这类校园网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智库建议:

一是,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要对于网络校园信贷的平台进行审查,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整改、查处。要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避免高杠杆、高风险的事件发生。

二是,相关高校要组织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让广大在校生了解校园信贷的危害,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是,有关金融机构可以试点建立大学生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政府可以给予利息补贴等措施,让更多想创业的大学生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