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话题>
智库话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重拾年味
2016-02-15 07:00:58    来源:黄河新闻网

智库话题:人们常说,过年就是讲究一个年味。那什么是年味?对中国人而言,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下的春节,在物质方面是极大丰富了,但原本该有的年味却慢慢淡了……成年人打麻将,年轻人打游戏,全民低头抢红包。春节假期常常变成了聚会期,变成了相亲日,变成了名利场。一切,离我们记忆中的年味越行越远。

以春节系列活动为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向往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本期智库话题,我们邀请山西省文明副主任周峰国学专家、山西文瀛书院院长方卫正来共同探讨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拾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我省开展平遥中国年等类似活动就是为了打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平台。

——山西省文明办副主任  周峰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新时期,我们不断为春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年年新主题、岁岁新亮点,无论今年“情暖古城•善行天下”的主题,还是“欢歌迎春、春联送春、剪纸绣春、戏曲唱春、民俗喜春、文化惠春、彩灯亮春和爱心暖春”等八项活动,在内容上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要通过中国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理解认同,并且融入生活实践。使人民群众在欢乐祥和节日气氛中感受祖国繁荣富强,感受社会文明进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感受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的情义。

我省开展平遥中国年等类似活动就是为了打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平台。通过歌舞、戏曲、猜谜、游园、摄影展、民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承创新着中华民族的年文化。为群众喜闻乐见,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提升了活动的广泛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基层文化生机和活力。

王儒林书记指出:在“七大非煤产业”中,文化旅游业首居第一位。要全力发挥文化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王儒林书记入晋一年多来借各种机会,在不同场所向国内外宾朋推介山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山西民俗内涵丰富,活动新颖,富有吸引力,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中示范引领的作用突出,在打造文化旅游大省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贡献。开展民俗活动不仅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带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动力。

以过年文化为代表的山西民俗文化是山西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对于这些文化金矿,我们不仅要重视保护,还要进行整理开发弘扬。把它做成山西的文化名片,这对于提升山西的文化地位,拉动山西的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山西的经济转型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国学专家、山西文瀛书院院长  方卫正

过年准确的来讲是过中国文化年,整个过年期间是中国人对于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而丰富的体现,这种体现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各地的民俗活动都不一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

第一,人与家庭的关系。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初五,古代人是尽量在家不出门的,一是重视家庭,与家人团圆,安享天伦之乐。二是全家人进行各种各样的劳动,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加强家庭内部的合作沟通。三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晚辈对长辈的拜年,传承家风,巩固家教,稳固家庭的一种作用。很多地方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族会一起吃过年饭、团圆饭。或者是一个大家族在一个祠堂里边祭祖,这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中国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家庭、家族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和睦,那么整个社会也会安定,如果每个家庭的孩子能够听话,那么整个社会的公民也会守法。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人过年期间尽量回家,尽可能多呆几天,尽可能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同时人与祖宗的关系也是家庭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过年期间人们都会进行不同形式的祭祖,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缅怀祖先,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祖先传下来的美德。《论语》里边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年前年后。年前主要通过购物活动来体现,是一种交流的关系。而最精彩的关系是在年后,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参加各种民俗活动的日子。例如秧歌、社火、戏剧、逛庙会和走亲访友等。一方面走亲访友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都会用吉祥的语言沟通,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都用过年时的说话习惯,这样就会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误会与冲突。

在过年期间,山西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有柳林的盘子会、运城的高跷走兽、晋中的背棍和遍布各地的狮子、笼灯、旱船、竹马等。这些所有的活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得依靠很多家庭一起来合作完成,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精诚合作的美好向往。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报着为一个目标,人尽其才、不遗余力,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得美好许多。

第三,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年的“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中国是以一个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我们对于自然的依赖是非常强的。我们感恩自然对我们的赐予,感恩自然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乞求自然能在来年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许多民俗活动都有敬畏自然,祈祷自然的用意。

对于山西来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放异彩的民俗文化。例如窗花、年画、跑马排、威风锣鼓等。这些是山西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对于这些文化金矿,我们不仅要重视保护,还要进行整理开发弘扬,把它做成山西的文化名片,这对于提升山西的文化地位,拉动山西的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山西的经济转型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不论是人与家庭、人与社会,还是人与自然都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礼”。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过年期间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程序的、有讲究的、有目的的。有人说年味渐淡,我认为,对于中国人而言,最传统的年,应该用最传统的礼仪来体现。俗话说“过大年,行大礼”。礼之用,和为贵。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平、和谐、和乐的社会状态。

黄河社区网友 晋宣小兵:

赋予春节健康的、现代的、创新的载体,把春节掰开来、揉碎了讲清楚、看明白,是让春节文化回归本位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不断增加承载春节节日主题的载体。载体可以是时间的、空间的、数字的、颜色的、语言的、图像的、实物的、虚拟的。

其次,要加强春节的文化产业链运作。在节日食品、吉祥物、文艺展演、服饰、娱乐等方面适当提升开发,实现文化传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扶持共发展。

再次,要不断创新春节文化的中国元素。我们应该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政治、经济结构的健全,同样需要文化传承的健全。

最后,要积极推送春节文化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走下去”,就是要接地气,让庆祝春节成为全体国人的时尚选择。“走进去”,就是要打造春节主题的活动空间。“走出去”,就是要鼓励我省优秀春节文艺作品走向省外市场、开辟北上广等高端市场,走进国际舞台。

黄河社区网友 山西土著:

为什么人们把“回家过年”看得这么重:

第一,“回家过年”是一种信仰。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最重要的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华裔来说,阖家团圆吃顿年夜饭,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回家过年”本身就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一种坚守。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游子,经过种种人山人海、种种坎坷颠簸回到家,寄托着的是对家庭的坚守和依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种信仰始终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有力的支撑。

第二,“回家过年”是一种亲情。一想到过年回家,脑海中浮现的总是父母亲的满面春风、桌子上的热气腾腾、满屋子的欢声笑语,这是最能温暖人心的一幕,也是家庭生活最珍贵的掠影,在这样的场景里,收获的是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馨、亲情的焕发。无论在外面多么风光潇洒,或者多么落魄流离,唯一不变的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面庞,这是人世间最令人感动的亲情。

第三,“回家过年”是一种责任。人是社会的、也是家庭的,既有岗位责任、更有家庭责任,既然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就总会被家人牵挂。回家过年,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是对老人的慰籍、是对爱人的眷恋、是对孩子的关爱。回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准备,一颗似箭归心、一句温馨祝福、一次家务劳动,就是最好的礼物。

春节就要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希望大家都能回过年,因为家里有这个世上最牵挂自己的和自己最亲的人!

黄河社区网友 Echo: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中,而春节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节日,许多春节习俗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淡薄乃至消失。不仅仅是春节,就是其他重要节日如中秋、端午等也都面临形式趋简的问题。

但不管如何发展变化,年是必须要过的,而且还要过好。“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不辞千里也要回家的坚定,年味是全家老少围坐桌前嘘寒问暖的温馨,年味是家家户户贴对联迎新春的喜庆,年味是见了面都要问候一声过年好的祝福,年味是对幸福、对快乐、对理想的美好企盼……留住年味儿,也是留住文化血脉,愿年味儿越来越浓,愿阖家安康、国泰民安。

智库建议:

重拾年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决非简单地再现昔日的文化样态,因为复兴不等于复古,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新兴传媒紧密的结合起来;要把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有机的融合起来;要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的串联起来。

一是,对于传统年味的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时,要去除其中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例如在丰盛的“年夜豪宴”上,要杜绝铺张浪费;在祭祖时,要改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为敬献鲜花等。

二是,有关文化部门应该在过年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政策和场地支持等。做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作品。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力。

三是,在学校里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把赏鉴与亲身参与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切身体会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编辑:杨江涛]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