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让“会展经济”催热并提升山西品质
编辑:杨丽鹏     2015-12-06 20:21:37        来源:三晋都市报
  
 

受访人:著名策展专家、五台山佛教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贾聚光

这几年山西越来越多的展会,显示出山西各界对展会业的认知,正在从挖煤向挖文化迈进,潜力无边。既然是朝阳产业,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培养,给它足够的阳光、土壤和水分。今天,它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儿,会跌倒,会失败,会走弯路,但如果我们能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高品质的展会形象,积极鼓励民间商业展会,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春天般健壮的会展产业—

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这里的重塑形象,放在经济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下,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打造“山西形象”这个品牌?

贾聚光:关于山西形象,历史上有多重印记。一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一是太原市前几年着力打造的“一个城市的两千五百年”系列,再就是“四季分明、清凉山西”系列,但让外人尤其国外人对整个山西品牌的认知度的印象,都不是很明显,远不如大家对阎锡山“窄轨铁路”,以及后来的“煤炭大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等印象深刻。所以,我认为,重塑山西形象,不应该仅仅作为政治层面上的要求,而应该想办法使之成为全社会、全民的共识,群策群力定位山西。我认为,定位山西,首先应该摒弃煤炭大省思维,走文化山西、创意山西之路,找一些小的切口切入,以小博大。

记者:打造山西新名片,不少专家和企业家提出,应该从会展业切入,因为它投资小、见效快,很容易产生共鸣。但是,山西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地理和经济区位优势不具备,如何做会展经济?

贾聚光:大家的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尤其互联网时代,地理的沟壑已经填平,山西完全可以放手做会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切口。

我们知道,会展产业是城市名片,更是地域经济链条的助推器。早在十几年前,我国3大直辖市与14个单列市,就看到了会展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地发展会展业,而且,这些城市都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会展业,作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且回报极高的经济形式,对举办地域的旅游、消费、交通、物流、装饰、住宿、餐饮、通信、贸易、生产、技术提升、信息交流等相关产业,具有1∶9的拉动作用,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北上广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为例,在那里,各种大型品牌展会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如深圳等会展城市群,极大地加速了一座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促进城市集群式快速发展。

记者:您去年举办过首届“佛博会”,也陆续策划过大型展会,介绍一下经验。另外,今年9月我们即将迎来全国“书博会”,对山西来讲,是不是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贾聚光:刚才谈到的切口小,其实放在一个成功的会展上,成效很大。一个成功的国际性会展,会让一个小城市一下子变成世界级城市,如大连、青岛的一些国际性会展,就让它们立刻闻名于世,尤其我们今天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容易形成网络“爆点”、成为会展热区。

作为首届中国(太原)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的承办者,我深刻体验到会展产业对经济的推动和发展力度。我认为,山西有举办大型展会的天然优势。

山西作为老牌的能源大省,进入新千年,随着转型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在其他产业上包括会展业增加支持力度、积极引导。我们先后举办了能博会、文博会、平遥国际摄影展、北方旅游交易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还有TOP车展等商业模式的成功尝试,推动了山西会展业的发展,也促进山西经济朝多样化发展。

首届“佛博会”,去年6月3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落幕。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港台地区,以及韩国、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200余家佛事用品企业,第一次聚首龙城,声势很大。4天展期6万多人参观,一举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展会除了直接带来大量现场成交,也给太原市带来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短期内产生了相当大的经济流动。比如,“佛博会”举办期间,形成了大量的交通流,酒店入住率显著提高,甚至出现入住难的情况。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有的是第一次来到山西,在参加展会的同时顺便浏览了山西的旅游景点,增加了客源。其间,参展商与当地经销商进行了面对面高质量的沟通,会后涌现了大量新代理商,吸引资金、优质产品入驻山西市场。所以,刚才说的“会展产业对地区经济1∶9的推动能力”,“佛博会”就是一个例子。

记者:在政府引导和推动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或者说,如何很快补上我们的短板?

贾聚光:横向看,山西会展成绩大;纵向看,我们又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我们山西省的会展业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大型会展主要还是依靠政府。一些商业展会,普遍质量较差、品质较低,缺乏可持续性、有生命力、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展会。国家对政府办展的越来越规范,政府办展量明显减少,但社会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展会尚未形成规模,致使整个山西会展行业青黄不接,面临窘境。

从我们举办“佛博会”的经历来看,山西存在着很多制约会展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硬件设施、配套程度、行政能力、服务意识、发展理念、办展水平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对会展扶持力度低。虽然省政府已经将发展会展业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但具体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少见落实,对于民办展会基本不过问,甚至有些部门还设卡刁难,“该管的没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再就是审批程序复杂。如在京、津、沪等会展业发达城市,已经形成了一站式服务,办理各种手续5天左右即可完成,而我们举办展会前的各种审批手续办理不仅要东奔西跑,而且分管部门模糊不清,批办各种手续少则一月多则两月才能齐全。就连场馆都要端一副官架子,对举办方呼来喝去,严重制约着山西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场馆规模较小,无法满足现代展会的要求。当今世界展览业发展最好的国家是德国,德国展览面积虽然只有250万平方米,但单个展馆的面积却很大,展馆的平均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近年来,山西省展览总面积虽然增加较多,但展馆单体面积小,多数会展场馆的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山西省最大的展馆只有3.6万㎡,与河北省25万㎡展馆相比,山西很难承办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展会,极不利于迅速提高山西展览水平。

第三,行业协会“位微言轻”,力量没有发挥出来。作为山西会展行业的领头羊,行业协会理应成为会展经济的有力保障,代表会展方与政府沟通,监管、促进会展行业的正常发展,实际上,山西省展会行业协会却因为“位微言轻”,不能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正常的对话和沟通,更不可能为会展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和帮助作用,使得山西省的会展行业越来越缺乏有品质、可持续的品牌展。这方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先进省市的经验,补足短板。

记者 吴修明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