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反思,为山西行走更稳健 山西品牌之殇
编辑:杨丽鹏     2015-07-13 17:52:24        来源:世界晋商网
   原标题:吴修明:反思,为了山西行走更稳健——山西品牌之殇
 

【世界晋商网讯】 7月16日,财富中文网正式发布201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山西有10家企业上榜,分别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掠过欣喜,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进入500强的企业,我们会发现,除了个别企业,绝大多数入榜的企业,依然没有摆脱吃资源的老路,就是说,“以煤为基”做到了,“多元发展”远远不够。

仔细观察这些企业,“国字号”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作为全省上下矢志不渝要抓的中小微企业,作为能代表山西改革开放30多年间延续下来的优势品牌企业,作为能体现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精神的企业,依然寥寥。

这个排行榜,让我们看到了山西企业发展的短板,遂有了此次《山西品牌之殇》的专题策划。

反思,为了山西行走更稳健。

这是一个创业的年代吗?是,也不是,一如“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的时代”。(狄更斯语)

回顾中国30多年企业改革与开放史,任何时代都可以创业,任何时代都有创业成功者、失败者。成功者,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同样,失败者,让我们找到了规避风险的路径选择。

无小企业则不可能产生大企业,更谈不上跨国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培育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就成为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去年10月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今年4月以来,山西省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被外界尤其经济界认为,今天的企业发展“正逢其时”。

那么,在山西,中小微企业,这个数量最大、最活跃的群体,经历了何种沿革?30年前能够代表“山西制造”的品牌企业生存状态如何?它们30年的变迁给今天的创业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参考文本?6月以来,记者走进商场超市,走进生产企业,走近专家学者,走进政府机关,对山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品牌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实地调查采访,形成了这个《山西品牌之殇》报道。在反思更多品牌式微的背后,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山西企业品牌变化、市场占有率变化、存续变化,立体化呈现当前山西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给今日创业者以参考、镜鉴。

“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较轻”,这句话形象地概括出我省工业产业的整体现状,简言之,畸重畸轻。2010年,全省轻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即使在今年3月发布的《山西省轻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看到,到“十二五”末的目标是,全省轻工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480亿元。

作为承载过无数中小微企业的巨大容器,山西省轻工业历史辉煌。20世纪30年代山西就有了造纸、火柴、卷烟等企业。20世纪50年代,我们大规模建设了自行车、缝纫机、白酒、肥皂、陶瓷、日用玻璃等生产企业。20世纪60年代,我省塑料工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最早研发了塑料地膜,组织起草了硬质PVC板材的国家标准等,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我省轻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经济的20%,上世纪90年代降为10%左右,2009年以来则低于6%。今天,轻工业在我省并不属于重点行业,在全国的位次也落在了后面。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看,我省轻工业须加快发展,必须迎头赶上。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产生一大批有市场前景的中小微企业。

调查发现,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不是新问题。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对当前的处境判断是“艰难”,如同最初的创业,其严峻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许多中小微企业主认为,“那时候的企业是一下子倒掉,现在是在慢慢煎熬。”

调查发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共认的依然是“三高”“两难”,即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税负高;融资难、政策落实难。与30年前相比,今天的企业“市场小了,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微企业日子很难过”。

那么,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在众多的不利因素中,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69.6%)、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50.0%),以及税负过高(45.1%),这三座大山是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负担。对“融资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的反映也比较突出,分别有38.2%和31.4%的受访企业有此感受。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新增的困扰中小微企业的问题有,市场萎缩、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方式陈旧,对许多出口企业来说,市场方面的变化引发的问题尤为严重,他们认为,“中小微企业利润已经薄如刀片”。

降低经营成本,创新发展环境,是企业家的政策期待。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希望通过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应对经济困境。同样,他们渴望政府向弱势企业伸出橄榄枝。虽然这些草根的中小微企业具有极强生命力,多年来顽强地挣扎着,但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在生产要素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今天,中小微企业能否继续茁壮成长,不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政府的扶持也至关重要,甚至可能直接影响着它们的生死存亡。

项目传统、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产品急需转型升级;内需不足,单纯拼价格,市场竞争惨烈;缺乏新技术支撑,企业开发新品落后,需政府帮忙开拓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忽视品牌保护,企业受损严重;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仍是最严重的制约瓶颈;迫于生存压力,不少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视为畏途;人才东南飞,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滞后,创新型人才匮乏……都成为摆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好政策需好落实。我们调查发现,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依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欠灵活等问题,中小微企业难享真实惠。扶持中小微企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片面追求GDP,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急功近利思想,害了不少有市场前途的企业和产业。不少受访者认为,山西要发展品牌企业、培养出一大批真正的“山西制造”,必须有一以贯之的政策思路,有科学前瞻的战略构架、长远规划,有一大批矢志不渝、常抓不懈的企业家队伍。

按照学者的说法,中国真正的企业改革肇始于1983年,那么,到2013年,我们的改革历史算是完成了30年的运转周期。这是第一季,完成了企业的框架构建,初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产能过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以转型跨越为代表的企业发展第二季,山西(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中国)曾经辉煌的品牌,不是一曲凋零的悲歌,恰恰是一支催人奋进的进行曲。

策划人:吴修明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分享到:
  相关链接